預防調護
⑴本病常繼發於外感之後,故凡遇外感,應及時治療,避免反復遷延。
⑵飲食應清淡,對於肥甘厚味、煙、酒等蘊熱生濕之品應嚴加節制。
⑶避免過勞,保持心情愉快,保持足夠睡眠,增加戶外活動。
保健品查詢狐惑中醫治療方法本病在早期多為實證,中、晚期多為本虛標實,其病變涉及肝、脾、心、腎諸臟,其病機主要是熱邪內擾,濕熱毒氣熏蒸,內則擾亂神明,外則發為癰瘍。本病的治療,初期以清熱利濕解毒祛邪為主,中、晚期則以補虛佐以祛邪解毒之法。
濕熱內蘊型
[證見] 發熱,默默欲眠或臥起不安,食欲不振,甚至厭食,欲嘔,口腔、咽喉、外陰潰瘍灼痛、腐臭,尿黃,大便幹結,舌質紅,舌苔色黃粘膩,脈滑數。
[治法] 清熱,除濕,解毒。
[方藥]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杲《蘭室秘藏》)合瀉黃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
處方:龍膽草15克,梔子、黃芩各12克,黃連10克,石膏30克,柴胡12克,防風10克,車前子、澤瀉各10克,生地黃15克,藿香12克,金銀花18克,甘草6克。水煎服。若溫熱傷陰者,可選加玄參15克、天花粉20克。濕盛者可加六一散30克,薏苡仁、士茯苓各20克。便秘者加枳實、大黃各12克。
2、中成藥⑴牛黃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3次。⑵清開靈口服液,
每次2瓶,每日3次。⑶羚翹解毒丸,每次1丸,每日3次。
陰虛內熱型
[證見] 午後低熱,手足心熱,煩躁不安,頭暈,多失眠,口幹苦,尿短赤,大便幹結,口、咽、外陰潰瘍,患處暗紅,潰爛灼痛,舌質紅,苔幹黃,或少苔,脈細數。
[治法] 滋養肝腎,清熱。
[方藥]
1、主方:一貫煎(魏之琇《柳洲醫話》)加減
處方:生地黃20克,枸杞子12克,麥冬、沙參、玄參、白芍各15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川楝子10克,山藥18克,龜板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熱盛者,選加玄參、白薇、地骨各15克,知母、黃柏各12克。氣陰兩虛者,合生脈散。本病的眼部癥狀一般發生較晚。紅腫羞明者,可用溫清飲(即四物湯合黃連解毒湯),並酌加菊花、密蒙花、夏枯草、谷精草等。紅腫清退之後,即改用滋腎清肝為主。
2、中成藥
知柏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3次。
單方驗方:玄參地黃湯(張俊雄《福建中醫藥》1988.6)
處方:玄參、生地黃、熟地黃、黨參、茯苓皮各15克,山藥20克,山茱萸、菟絲子、澤瀉各12克,鬱金、牡丹皮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1、 外治法本病除內服藥外,還須配合外洗,促進潰瘍愈合。
⑴苦參30克,煎水洗外陰,每日2次。
⑵陳艾葉30克,黃藥子20克,白礬3克,煎水洗外陰,每日2次。
⑶錫類散,撒於患處,每日3次。
⑷雙料喉風散,吹喉舌口腔潰瘍處,每日3次。
⑸竹茹,研為細末,經清毒處理後,撒於口腔潰瘍處,每日3次。
⑹吳茱萸適量,研為細末,用醋調成糊狀,置於紗佈上,貼兩足心湧泉穴,每晚1次。
中藥材查詢狐惑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狐惑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