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機制
1、太陽經證:分為三型
(1)其人營衛不和,衛失固外開闔之權,肌表疏泄者為中風(即傷風,不是腦溢血)。
(2)其人衛陽被遏,營衛鬱滯不通,肌表致密者為傷寒。
(3)其人外受溫邪,津傷內熱者為溫病。
中風: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表虛證)。
傷寒:發熱,無汗,惡寒,脈緊,體痛(表實證)。
溫病:發熱,口渴,不惡寒(裡熱證)。
中風、傷寒、溫病,均屑表證,所以均有“發熱,頭痛,脈浮”,但其鑒別點是:
中風:脈浮緩,有汗,舌苔薄白。
傷寒:脈浮緊,無汗而喘,舌苔薄白。
溫病:脈浮數,發熱,口微渴,微惡寒,舌尖舌質紅絳。
2.太陽腑證:分為二型
(1)邪氣內入膀胱,影響膀胱氣化功能失調,以致氣結水停,小便不利,為蓄水證。
(2)熱結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滿如狂,小便自利為蓄血證。
蓄水證:發熱惡風,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則吐,脈浮數。
蓄血證:小腹急結或鞭滿,如狂發狂,小便自利,身體發黃,脈沉結。
鑒別點:蓄水是邪人膀胱氣分,故隻有小便不利而無神志癥狀。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隻有神志癥狀而無小便不利。
《傷寒論》說:“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為中風。”“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
出現發熱,惡寒,頭痛,項強,脈浮等脈證。
①太陽傷寒證。為寒邪襲表,正陽被鬱,營陰鬱滯所表現的證候。證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無汗而喘、脈浮緊。治宜辛溫發汗,方用麻黃湯。
②太陽中風證。為外感風邪後,營衛不和所表現的證候。證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治宜解肌祛風,調和營衛,方用桂枝湯。
③太陽蓄水證。為太陽經邪氣影響膀胱腑氣,氣化功能失調所表現的證候。證見發汗,汗出,煩渴,或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小便不利,脈浮。治宜通陽行水,方用五苓散。
④太陽蓄血證。為太陽隨經熱邪與瘀血結於下焦所表現的證候。證見少腹急結或硬滿,精神如狂,甚則發狂,小便自利。治宜瀉熱破結,方用桃核承氣湯或抵當湯。
1.太陽經證治法
(1)中風:為太陽表虛證,是衛強營弱,營衛不和,治療中風隻需調和營衛,汗出病解,可用桂枝湯。
(2)傷寒:為太陽表實證,腠理致密不得汗出,非開表發汗不足以祛邪外出,可用麻黃湯。
(3)溫病:為內熱津傷,《傷寒論》未出方治,個人意見:當以辛涼輕透為主,可用銀翹散。
2.太陽腑證治法
(1)蓄水:系膀胱氣化不行而致水氣停蓄,五苓散(茯苓、豬苓、桂枝、澤瀉、白術)具有化氣利水的功能,故為蓄水證主方。
(2)蓄血:系瘀血不行,熱結下焦,應攻瘀逐血,可根據輕重緩急,選用桃核承氣湯。
3.太陽病兼證治法
(1)太陽中風兼氣逆作喘,用桂枝湯加厚樸、杏仁治之。
(2)太陽病兼項背強幾幾(即拘急不舒),有汗屬表虛,無汗屬表實,虛用桂枝加葛根湯,實用葛根湯。
(3)太陽病兼熱鬱於內(內熱,煩躁,口渴),有汗屬表虛,無汗屬表實,虛用桂枝二越婢一湯,實用大青龍湯。
(4)太陽病內挾水飲(幹嘔,痰軟),如表實無汗,心下有水氣,證見發熱惡寒無汗喘咳幹嘔的,治以小青龍湯。如太陽中風而水氣僻積胸脅,證見發熱惡寒汗出頭痛,心下及脅部痞鞭滿痛,幹嘔短氣,表證已解的,用十棗湯(芫花、甘遂、大戟、大棗)攻之。
保健品查詢太陽病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太陽病西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太陽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