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五積介紹

  五積是五臟積證之總稱。《難經·五十六難》載五臟之積:肝之積名曰肥氣,心之積名曰伏梁,脾之積名曰痞氣,肺之積名曰息賁,腎之積名曰賁豚。後世稱為五積。


原因

  肥氣多由肝氣鬱結,瘀血停聚所致。伏梁大多由於氣血結滯所致。痞氣因肝病傳脾,邪氣留於脾。故結為積,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為黃膽。飲食不為肌膚,脾藏肌肉之氣,能與胃行其津液,以榮養四肢,若為積氣所留,不能榮養,故有四肢不收,飲食不為肌膚之證。息賁是肺氣鬱結,痰熱互結,壅閉於肺,致使肺失宣降所引起的。賁豚由腎虛,脾傢濕邪下傳客腎所致。


症狀

五積早期癥狀有哪些?

  肥氣是肝之積,生在左脅下,腫塊狀如“復杯”一樣,邊緣清楚,按之不移;經久不愈,病人出現咳嗽氣逆,發瘧疾,連年不斷本病類似西醫學所說巨脾癥、門脈高壓癥。

  伏梁是心之積,生在胃脘臍上,腸胃之外,腫塊狀如“臂”,起於臍上,上至胃脘,固定不移,腫塊內裹膿血,經久不愈,使病人出現胃脘煩悶,腹痛吐血浮腫等癥,每多積破膿血流溢而死,故予後不良。當於西醫某些良性或惡性腫瘤。

  痞氣是脾之積,生在肖脘部,腫塊狀如“復盤”祥;經久不愈,病人出現四肢無力,黃疸,形體消瘦。

  息賁是肺之積,位於右脅下,腫塊狀如“復杯”樣,經久不愈,病人出現凜寒發熱喘息咳嗽,致肺氣壅塞,息賁上氣。相當於西醫的肺癌。

  奔豚是腎之積,發作時,從少腹至心下,如豚之奔走,或上逆或下行,無固定時間,日久不愈,可見氣逆喘息,骨痿少氣等癥。從證候表現看,類於現代醫學的胃腸神經官能癥,而出現腸道積氣和蠕動亢進或痙攣狀態。


飲食保健

五積吃什麼好?

護理

五積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五積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保健品查詢五積中醫治療方法

  肥氣[辨證論治]

  1.肝脾瘀滯證:左脅下及腹部積塊明顯腫大,硬痛不移,腹部青筋暴露,可見齒衄、鼻衄或紫斑,時有寒熱,女子可有月事不下,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弦澀。疏肝通絡、化瘀消積。

  2.血虛挾瘀證:左脅下及腹部積塊堅硬壓痛,飲食大減,神疲,氣短、乏力,面色萎黃,唇甲無華,消瘦脫形,舌質淡紫少苔,脈細弱或弦細。補益氣血、活血化瘀。

  伏梁治宜化瘀消積,用伏梁丸等方。

  痞氣治宜痞氣丸、烏頭丸,或大七氣湯下紅丸子等方。

  息賁治宜清降肺氣,滌痰泄熱為主。

  息賁湯:半夏、桂心、人參、吳茱萸、桑白皮、葶藶、甘草。

  五靈丸:五靈脂、川烏、沒藥、乳香。

  賁豚治宜補氣健脾,辛溫散結,選用奔豚丸或增損五積丸。

中藥材查詢五積西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五積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五積應該做哪些檢查? 暫無相關資料

鑑別

五積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肝熱病、肝瘟、濕溫、溫毒發斑、心癉、惡核、心衰、髓勞等,均可見左脅下腫塊(一般較小),及或有出血等癥,但為兼有表現,而必有原發病的突出病候,故不可以肥氣為獨立診斷。

  痞結:癥見小兒脘部痞滿結痛,按之啼哭,乳食減少,身熱,大便不通等。多因熱邪蘊於胸膈,與胃脘留飲相搏,臟腑不得宣通,營衛運行不暢所致。治宜疏利大便,破結散氣。

  息高指呼氣多而吸氣少的喘迫現象,這是肺氣將絕,真陽渙散的虛脫證候,類於潮式呼吸,如《傷寒論》:“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並發症

五積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五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