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的圖片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介紹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比較少見。據中國統計,隻占總的出血性疾病的4.5%—16.8%。這類出血性疾病均按一定的遺傳學規律通過基因從親代遺傳給後代。


原因

  一、病因: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的遺傳特點可分為以下幾類:

  1、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如一般血管性血友病、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Passoyoy因子缺乏癥。

  2、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因子Ⅴ Ⅶ、Ⅹ、Ⅻ、ⅩⅢ缺乏癥,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異常凝血酶原血癥、Fitzgerald因子缺乏癥、Fletcher因子缺乏癥。

  3、X染色體伴性隱性遺傳:如血友病A、B。一般說來,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隻缺乏一種凝血因子,復合缺乏幾種因子如血友病A伴因子Ⅴ Ⅶ、Ⅺ或Ⅸ缺乏,伴發血管性血友病以及其他凝血因子缺乏者都很少見。在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中,血友病A和血友病B最為多見,約占其總數的2/3以上,血管性血友病次之,其他少見。大多數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都可有皮膚、粘膜、肌肉、關節、內臟等處出血,隨凝血因子缺乏的程度而定。一般都需要作實驗室檢查才能確診。

  大多數是凝血因子合成減少,少數可因分子結構異常導致凝血活性減低而致出血。

  二、發病機制:

  暫無相關資料。


症狀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癥狀體征:

  除血友病A、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X缺乏癥另有條目介紹外,以下敘述其他各種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

  1、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約有2/3的病人10歲以前即被發現有出血傾向。自發性出血極少見,主要表現為創傷或手術後出血。關節出血較少見。傷口愈合可不佳。

  2、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大多數呈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男女發病數大致相等。這是一種分子病,其缺陷性質是纖維蛋白肽分離延遲或障礙,纖維蛋白單體多聚化延遲或障礙,纖維蛋白單體交叉連接缺陷。臨床表現為有輕度出血傾向,有的反覆發生血栓和肺栓塞或傷口愈合障礙。有些患者無癥狀,僅在檢查時才被發現。

  3、遺傳性凝血酶原缺乏癥:這是一種常染色體不完全隱性遺傳的疾病。男女都可發病。初次發病常於兒童或青年期,臍蒂出血常見。凝血酶原降至正常的8%—15%時才有出血癥狀,主要為皮膚、粘膜出血,可有深部肌肉、關節出血。常於小手術或外傷後出血。雜合子患者可無出血癥狀。

  4、遺傳性異常凝血酶原血癥:出血癥狀與分子結構異常的嚴重程度有關。最嚴重的病例出血癥狀類似輕型血友病,其凝血活性隻有正常的5%。

  5、遺傳性因子V缺乏癥:男女都可發病。純合子患者血漿中的因子V含量隻有正常的8%—10%,雜合子者可達22%—60%,隻有純合子者有出血癥狀。患者大多於3歲後發病,表現為皮膚、粘膜出血,肌肉、關節出血少見。輕微創傷或小手術後出血多見。

  6、遺傳性因子Ⅷ缺乏癥:男女都可發病。純合子患者因子Ⅶ

  近年發現在有的病人因子Ⅶ的活性雖減低,但其抗原性仍正常,這種疾病是由於異常因子Ⅶ(abnormalfactorⅦ)引起的。

  7、遺傳性因子Ⅹ缺乏癥:本病很少見,中國已有發現。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出血性疾病。男女都可發病。純合子患者因於Ⅹ水平〈 1%,出血嚴重,新生兒期即可發病,表現為鼻出血、皮膚淤斑,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有的患者有關節、肌肉出血。雜合子患者因子X水平可達50%左右,可無出血癥狀。

  8、遺傳性因子Ⅻ缺乏癥:純合於患者血漿中因子Ⅻ的水平可低至1%;雜合子者因子Ⅻ的水平可高達25%—60%。本病患者大多並無出血癥狀,甚至在手術時也不出血或出血甚微。少數有鼻出血或皮膚淤斑。相反,因子Ⅻ缺乏癥可伴發心肌梗死及血栓性靜脈炎,可能為纖維蛋白溶解活化缺陷所致。

  9、Fletrher及Fitzgerald因子缺乏癥: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現已弄清Fletcher因子就是前激肽釋放酶,PK莊激活的因子Ⅻ(Ⅻ)作用下,轉變為激肽釋放酶PK轉變為K時需要有表面接觸(S)及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K又可使高分子量激肽原轉變為緩激肽(BK),也可進一步激活因子Ⅻ使成為Ⅻα,從而加速內源凝血系統的凝血。

  10、Fiizgerald因子缺乏癥 :Fletcher及Fitzgeraid因子缺乏時臨床上均無明顯出血,而APTT都延長,但不如因子Ⅻ缺乏癥明顯。這兩種因子的缺乏癥均無需治療。

  11、Passovoy因子缺乏癥: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疾病。臨床上有些類似出於Ⅺ缺乏癥,出血癥狀較輕,但手術後可出血不止。

  12、遺傳性因子ⅩⅢ缺乏癥:很少見,中國也有報道。這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出血性疾病,男女都可發病。患者傢族中常有近親結婚史。純合子患者血漿中因子ⅩⅢ的水平〈 l%,雜合子者無出血癥狀。患者出生後斷臍時常見出血。臨床特點是創傷或手術當時出血不多,但過12—36h後出血變得明顯,可持續數天或數周。可能由於纖維蛋白的形成及原始纖維細胞增殖障礙,故傷口愈合延遲。少數患者有鼻出血。胃腸道出血、血尿、肌肉、關節出血、子宮出血等,有時易與血友病相混淆。

  二、檢查:

  可行凝血象檢查。

  三、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和相關檢查,不難得出診斷。


飲食保健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應該如何護理?

  暫無相關資料。


治療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暫無相關資料。

保健品查詢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資料。

中藥材查詢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西醫治療方法

  1、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治療方法主要是輸血漿或纖維蛋白原制劑。後者的首次劑量為1g/10kg,以後每天150mg/10kg,使血漿纖維蛋白原水平到達1g/L纖維蛋白原的半衰期為3—4d,故應每3一4d輸註一次。

  2、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目前尚無根治療法。需要時補充正常纖維蛋白原制劑。

  3、遺傳性凝血酶原缺乏癥:用維生素K治療無效。需要時輸血漿或凍幹血漿。手術前輸血漿15ml/kg.以後每天10—15ml/kg,凝血酶原的半衰期72h。也可用凝血酶原復合物,IU相當於1ml血漿所含的有關凝血因子。

  4、遺傳性因子V缺乏癥:治療方法:是輸新鮮血或血漿。輸新鮮血漿15—25ml/kg可使因子V的水平提高到15%—30%。手術後第一天每12h輸一次。因子V的半衰期為14—36h(平均24h),故以後每天輸一次,至少1O—14d。

  5、遺傳性因子Ⅷ缺乏癥:防治方法是輸血或輸凝血酶原復合物。因子Ⅶ的生物半衰期隻有5h,故必須每6h輸一次,每次5—10U/kg,可使因子Ⅶ維持在25%左右。

  6、遺傳性因子Ⅹ缺乏癥:防治方法是輸血、血漿或凝血酶原復合物。血漿的首次劑量為10—15ml/kg,以後每日輸10ml/kg。因子X的半衰期為24—48h。

  7、遺傳性因子Ⅻ缺乏癥:本病無需治療。如有出血癥狀或需手術,輸庫血50—100ml即可奏效,效果可維持24h。

  8、Fletrher及Fitzgerald因子缺乏癥:這兩種因子的缺乏癥均無需治療。

  9、Passovoy因子缺乏癥:防治方法是輸正常血漿補充此因子。

  10、遺傳性因子ⅩⅢ缺乏癥:治療方法是輸全血或血漿,輸血漿5ml/kg可使因子ⅩⅢ的水平達到正常的5%—10%,近期庫血、纖維蛋白原制劑、冷沉淀物也有效:因子ⅩⅢ的半衰期可長達150h,故輸血一次作用最長可維持4周,手術後每隔6d輸註一次即可防止出血。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應該做哪些檢查?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1、遺傳性纖維蛋自原缺乏癥:凝血象檢查示凝血時間、復鈣時間、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PT或KPTT)、凝血酶時間(TT)均明顯延長,嚴重者無血塊形成。用化學或免疫學方法檢測纖維蛋白原,血漿中的含量極微,甚至< 0.05g/L由於纖維蛋白原缺乏,故血沉很慢,血小板粘附性及血小板對低濃度ADP的聚集反應降低。

  2、遺傳性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實驗室檢查特點為PT及TT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長,但因子Ⅴ Ⅶ、Ⅹ、凝血酶原、纖維蛋白原定量均正常。血栓彈力圖γ延長,ma減低。

  3、遺傳性凝血酶原缺乏癥:檢驗結果示PT延長不能被血清、吸附血漿或Rus- sell蛇毒所糾正。APIT也可延長,TT正常。

  4、遺傳性異常凝血酶原血癥:檢驗結果的特點為PT延長,但若用免疫學方法檢測則結果正常,說明異常凝血酶原仍保持其正常抗原性。

  5、遺傳性因子V缺乏癥:實驗室檢查示PT延長,可被正常新鮮血漿或吸附血漿糾正,不被正常貯存血漿糾正。凝血活酶生成試驗異常。

  6、遺傳性因子Ⅷ缺乏癥:實驗室檢查示PT延長,能被貯存的正常血漿或正常血清所糾正,但不能被吸附血漿(不含有因子Ⅶ)糾正。

  7、遺傳性因子Ⅹ缺乏癥:實驗室檢查示PT延長,能被貯存正常血漿或血清糾正,不被吸附血漿糾止,APTT延長。Russell蛇毒時間延長是確診本病也是與因於Ⅶ缺乏癥作鑒別的主要方法。

  8、遺傳性因子Ⅻ缺乏癥:實驗室檢查示凝血時間及APTT均明顯延長,凝血活酶生成障礙。需用已知因子Ⅻ缺乏癥患者的血漿進行交叉試驗,不能相互糾正者可確診為本病。

  9、Passovoy因子缺乏癥:實驗室檢查也示APTT延長,可被正常血漿所糾正,不被正常吸附血漿所糾正,但因子Ⅸ正常。PT、TT、纖維蛋白原都正常。

  10、遺傳性因子ⅩⅢ缺乏癥:常規凝血試驗都正常,血栓彈力圖ma減低。對本病具有特異意義的實驗空發現是血塊可在短時間內溶於5mol/L尿素或1%單氯醋酸溶液(<1—2h,正常24h不溶解=。有的患者的血漿對抗因子ⅩⅢ抗血清反應陽性。稱為CRM+型,有的陰性稱為CRM-型。


鑑別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與以下病癥相鑒別:

  本病需與獲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癥相鑒別。獲得性者較遺傳性者多見,可發生於肝硬化、急性肝細胞壞死、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白血病、紅斑狼瘡、DIC、類風濕性關節炎、尿毒癥以及結核病用異煙肼治療時。


並發症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暫無相關資料。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