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鼻疽介紹

  鼻疽病是由鼻疽伯克霍爾德菌所致的傳染病。原系馬、騾及驢等單蹄獸類較為多發的一種傳染病,人因接觸病畜或染有致病菌的物品而受感染。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性發熱,呼吸道、皮膚、肌肉等處出現蜂窩織炎、壞死、膿腫和肉芽腫。有些呈慢性經過,間歇性發作,病程遷延可達數年之久。公元前330年Aristotle對本病有所記載,並用拉丁語“Malleus”(惡性之意)命名本病,Apeyrtos(公元375)對馬類發生鼻疽作瞭觀察。Royer(1837年)首先描述瞭人類鼻疽,Löffer和Schütz(1882)首次從死於鼻疽的馬體中檢出致病菌,1985年將此菌定名為鼻疽桿菌(Pseudomonas mallei)。1993年將其列入伯克霍爾德菌屬(Burkholderia)。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本病病原體為鼻疽伯克霍爾德菌(Burkholderia mallei)。曾被稱為鼻疽費氏桿菌(1918年)、鼻疽放線桿菌(1933年)、鼻疽不動桿菌(1964年)、鼻疽假單胞菌(1966年)等。1993年,國際上根據新發現本菌的生物學特性,將其列入伯克霍爾德菌屬(Burkholderia)。國內常稱為鼻疽桿菌。鼻疽桿菌為微彎棒狀桿菌,大小不一,長為2~5μm,寬0.5~1.0μm,多單個,有時可成對排列,無鞭毛不能運動,無莢膜,不產生芽孢,為需氧革蘭染色陰性菌。溫度在37~38℃,pH6.8~7.0時生長最適宜。在普通培養基上本菌生長不佳,但在1%~5%的甘油肉湯中發育良好,在馬鈴薯培養基上能產生一層淡黃色蜂蜜樣菌苔,以後逐漸變為棕紅色。本菌生長較緩慢,一般需48h。正常菌落為光滑型(S),變異後的菌落可出現粗糙型(R)、皺襞型(C)、矮小型(D)、黏液型(M)或偽膜型(P)等。

  本菌應與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相鑒別。鼻疽桿菌能產生兩種抗原,一種是特異性多糖抗原,另一種是與類鼻疽桿菌在凝集試驗和皮膚試驗均有交叉的共同抗原(蛋白質成分)。

  本菌抵抗力較強,在糞、尿中可生存4h,水中生存70天,滅菌的自來水中生存6個月。但在幹燥環境中僅生存10~15天,日光直接照射24h或加熱56℃ 15min均可死亡,煮沸立即死亡。本菌對化學制劑敏感,在3%煤酚皂溶液、10%石灰乳、2%甲醛中1h即可殺死。

  (二)發病機制

  本病的作用機制是細菌進入機體,在體內產生內毒素,引起機體發生變態反應。本菌不產生外毒素,其菌體的內毒素——鼻疽菌素能使感染動物產生變態反應。本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病菌可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呼吸道、消化道進入人體引起感染。

  (三)病理生理

  明顯的病理改變器官組織是皮膚淋巴管、鼻腔粘膜、肺部。共同的病理變化是結節性潰瘍,如皮膚淋巴管形成硬固的念珠狀結節,軀幹、四肢出現組織潰瘍、壞死肉芽腫;鼻腔小米粒至高梁粒大小結節;肺部出現粟粒大小結節。


症狀

鼻疽早期癥狀有哪些?

  潛伏期不定,平均為4天,一般為數小時至3周,部分攜菌者可潛伏數月甚至幾年。臨床上可有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

  1.急性型 起病急驟,病初表現體溫升高,呈不規則熱(39~41℃)、頜下淋巴結腫大。據臨診癥狀分為皮膚鼻疽、鼻腔鼻疽、肺鼻疽。

  (1)皮膚鼻疽:並發部位在四肢、胸側和腹下等處。出現急性蜂窩織炎,局部腫脹,繼則壞死及潰破排出膿汁,形成邊緣不整、噴火口狀的潰瘍,並覆有灰黃色的滲出物。皮膚附近淋巴結腫大,結節性膿腫可沿淋巴管附近組織蔓延,膿腫潰破後排出紅色或灰白色膿液,難以愈合,可形成瘺管。

  (2)鼻腔鼻疽:如致病菌侵入上呼吸道,可引起鼻腔鼻疽,出現蜂窩織炎,鼻腔粘膜上有小米粒至高梁粒大小結節,鼻腔、口腔黏膜潰瘍及壞死,鼻中隔穿孔,腭和咽部亦有潰瘍形成,可見一側或兩側鼻孔流出漿液、黏液性膿性分泌物。

  (3)肺鼻疽:致病菌亦可侵犯下呼吸道,出現肺鼻疽,患者有胸痛、幹咳,肺部可出現半濁音、濁音和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

  急性發病患者還可出現全身不適、頭痛、發冷、周身酸痛、食欲缺乏、嘔吐、腹瀉及脾腫大等。患者常極度衰竭,臨床上酷似傷寒或播散性結核。如細菌進入血液,可產生菌血癥和膿毒血癥引起循環衰竭而死亡。

  2.慢性型 臨床癥狀不明顯,僅有低熱或長期不規則發熱、出汗及四肢、關節酸痛。皮膚癥狀與急性期相似。血液系統、關節、骨髓、肝、脾、肺、眼和中樞神經系統均可累及。病情發展緩慢,時好時發,攜菌者可常年帶菌。患者漸見贏瘦,呈惡病質狀,自行痊愈,但常因逐漸衰竭或突然惡化而死亡。

  鼻疽的臨床表現較復雜,常不易診斷。可根據流行特點、與病馬接觸史以及實驗室檢查等進行診斷。


飲食保健

鼻疽吃什麼好?

  患者宜吃什麼?

  冬蟲草亦是世界上稀有的一種名貴中藥材,屬下等真菌類植物,所謂"冬為蟲",實際上是指這種菌類植物的子囊孢子在秋後成熟以後,便進入昆蟲、蝙蝠、蜘蛛、蛾等蟲體內,吸收蟲體內的營養物質,萌芽長成菌絲,形體就象一條蟲;"夏為草",指這種形體如蟲的菌絲體在春暖花開之時,從蟲體裡長出菌座,露出地面長成一根草。 冬蟲夏草素能擬制鏈球菌、鼻疽、炭疽等桿菌和葡萄球菌的生長。食之,有養腎保肺、益氣補血的食療價值。

  資料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護理

鼻疽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鼻疽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1.消除傳染源 首先要消滅馬類間鼻疽的流行。

  (1)檢測:應用鼻疽菌素滴眼試驗,可以鑒別出感染和未感染的馬匹,即將鼻疽菌素滴入馬眼結膜囊內,於滴眼後的第3,6,9,24h觀察反應,如發生結膜炎,並分泌膿性眼眵者為陽性反應。

  (2)隔離:根據檢測結果,將馬屬動物群分為患病群、疑似感染群和假定健康群三類。隔離觀察疑似感染群、假定健康群,經6個月觀察,不再發病方可解除隔離。曾與病畜接觸的馬匹,即使其眼試驗陰性者,亦應隔離3周觀察。

  (3)撲殺:已證明受感染的馬類,不論其癥狀有無,都應在不放血條件下立即處死,並深埋。

  2.清除傳染途徑:對污染的馬廄雜物應用含氯石灰等徹底消毒。污染的墊料及糞便等采取堆積泥封發酵、高溫等方法處理後方可使用。

  3.保護易感人群:對從事馬匹工作的人,進行預防知識的教育,對患者應特別註意排泄物及污染物的消毒。對從事鼻疽桿菌檢驗的實驗室工作者,必須註意無菌操作與消毒。對可疑受染者進行醫學觀察3周。發現病人時,應在嚴格條進下進行治療,痊愈後方能出院。

保健品查詢鼻疽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材查詢鼻疽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一般治療:病人須隔離,分泌物、排泄物及換藥的敷料紗佈等均應徹底消毒。膿腫必須切開引流,但要小心謹慎,以免感染擴散。對病變嚴重的組織可考慮手術切除。

  藥物治療:過去多采用磺胺類和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治療人類鼻疽。常用藥物有鏈黴素、慶大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多采用肌肉註射和靜脈註射的方法。一般采用鏈黴素(1~1.5g)或慶大黴素(16萬~24萬U/d)與磺胺嘧啶(4~6g/d)或四環素類(2g/d)聯合應用,直至癥狀消失。此外,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諾酮類、頭孢他啶和亞胺培南等均對鼻疽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因此選用喹諾酮類或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治療也會有效。

  (二)預後

  鼻疽的預後較差,急性型病發若不治療病死率可達90%以上,應用抗生素、化學藥物治療可明顯降低病死率;慢性型治愈率約30%~50%。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鼻疽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鼻疽應該做哪些檢查?

  1.膿液或分泌物塗片檢查 去皮膚膿液或者鼻腔分泌物塗片後作亞甲藍、吉姆薩、瑞特等染色,可見兩極濃染的桿菌,但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染色也呈陽性,故此方法無法鑒別鼻疽伯克霍爾德菌與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

  2.培養檢查 接種培養:將病菌接種於豚鼠,待豚鼠病發死亡,取膿汁作細菌培養分離檢查,可獲得陽性結果。血液培養:伴有敗血癥者,可獲陽性結果,一般患者陽性率不高。

  3.免疫學檢查 血清可作血凝及補體結合試驗,血凝試驗敏感性較高,效價在1∶640以上才有診斷價值,補體結合試驗特異性較強,但操作麻煩,效價>1∶20才有參考意義。目前較為簡便的固相補體結合試驗已用於檢查,對照孔與試驗孔溶血環直徑差在6mm以上者,判為陽性。鼻疽菌素皮內試驗:將鼻疽菌素作1∶1000稀釋後,取0.1ml註入前臂皮內,經24~48h,於局部出現紅腫現象為陽性反應,常在病程4周內呈陽性反應,可持續數年。近來應用新的鼻疽檢驗方法,如間接乳膠凝集試驗、對流免疫電泳試驗、斑點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單擴散溶血試驗、熒光抗體試驗和基因探針法等,但國內尚未廣泛應用。

  4.輔助檢查 急性肺部感染,胸部X片或CT檢查可見大葉性肺炎或局限性密度增高影。


鑑別

鼻疽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臨床上應與類鼻疽、孢子絲菌病、鏈球菌蜂窩織炎、葡萄球菌感染及播散性結核病等鑒別。本病與其他病原引起的疾病主要通過病原學檢查來鑒別,通過病原學檢查從病原的形態學特點做出鑒別。但鼻疽病與類鼻疽病無論是發病癥狀還是形態學特點都很相似,所以鑒別較難,兩種病菌的不同點是鼻疽伯克霍爾德菌無鞭毛,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具鞭毛;鼻疽伯克霍爾德菌可分解左旋木糖,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則不分解。


並發症

鼻疽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病菌除瞭引起皮膚粘膜等軟組織病變外,還可可以侵入多個臟器引起多種病變。病菌進入血液可引起菌血癥,出現高熱、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此外還可引起肺炎、內臟多發性膿腫、多發性關節炎,導致胸痛、內臟腫大、關節腫痛。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鼻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