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主要癥狀是由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的毒素引起。該菌常引起燒傷和由手術後身體虛弱的病人皮膚感染。與TSS相關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中,大部分屬噬菌體Ⅰ群29型或52型。這些類型的金葡菌能產生中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1(TSST-1)。
(二)發病機制
尚未完全瞭解。但有兩個條件可能是必備:第一,細菌需要一個能快速生長和釋放毒素的環境;第二,毒素必須能進入血流,並在此引發嚴重的致命的癥狀。致病菌通過破損的皮膚、黏膜侵入機體,也可由其所暗藏的病灶中釋放出來,經淋巴管或靜脈進入血液循環並在此中繁衍。金葡菌是在寄殖部位營共生的條件致病菌,在人體防禦免疫功能健全的情況下不足為害,若患者條件差(年齡、基礎狀況、現癥病情、免疫功能等多因素)、病原菌數量大、毒力強時,機體則發生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一系列連鎖反應過程可導致臨床上湧現多臟器功能錯雜和衰竭。
學者們發現TSS毒素屬於一種超抗原(Superantigen,即SAg)。這種超抗原激活T細胞的能力至少比一般抗原強2000倍。SAg與T細胞受體(TCR)結合後通過激活大量T細胞、吞噬細胞和肥大細胞等迅速產生白介素-2和4(IL-2、IL-4)、腫瘤壞死因子(TNF) γ-幹擾素等細胞因子,可誘發休克。由於SAg超常激活,產生超生理量的細胞因子,在致病中發揮瞭瀑佈效應。也有學者認為:SAg可直接造成毛細血管的滲漏,TSST-1可直接改變毛細血管通透性,滲漏現象為內毒素休克的增強所誘發。
臨床癥狀:少數病人發病前有全身不適、低熱、肌痛或嘔吐等前驅癥狀。
1.發熱:前驅期1~4天,突發高熱,體溫在38.9℃以上。常伴有畏寒。
2.疼痛: 肌痛、關節痛、頭痛、咽痛等。
3. 皮疹:充血性紅疹,皮疹呈彌漫性,無癢感,壓之退色。嚴重者出現皰疹、膿皰疹或瘀點。1~2周後軀幹及四肢可有糠秕樣脫屑和手套樣脫皮,不結痂。尤見於手掌和足底的皮膚。
4.結膜充血:眼結膜、口咽及陰道黏膜充血。
5.楊梅舌:見於半數病例。舌質紅而有刺,類似楊梅。
6.低血壓或體位性暈厥:休克一般在發熱後72h出現。可出現體位性暈厥。成人收縮壓低於90mmHg。
7.陰道有惡臭性排出物,宮頸充血、糜爛、雙側附件壓痛等。
8.多器官損害:至少有3個或3個以上器官受侵害。患者有肝臟、心臟、腎臟和腦組織損害。劇烈嘔吐和腹瀉,並可嚴重者可表現為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胃腸系統損害有劇烈嘔吐、腹瀉;
呼吸系統損害有咽痛,呼吸困難,甚至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
肌肉系統損害有肌痛、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腎臟系統損害有腎功能衰竭,尿肌酐升高,血尿素氮升高;
肝臟損害有膽紅素、ALT、AST升高;
血液系統損害有血小板小於10萬/ram。;
中樞系統損害有深度嗜睡、間歇性神志模糊而無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定向障礙或意識改變等。
診斷:
依靠臨床表現,血、咽拭子及腦脊液細菌培養陰性可成立診斷,但仍須血、陰道、鼻腔、尿等標本的培養,以排除其他病原菌感染的可能。
經期的女性要註意個人衛生,盡量避免創口感染。選用安全可靠的經期保護用品。在月經期若有發熱、頭痛、吐瀉等癥狀時,宜及早取出陰道塞,並立即就醫。
嚴格執行新生兒室、燒傷病房、外科病房等的消毒隔離工作,防止金葡菌引起的交叉感染;及早查明一切金葡菌感染灶,予以適當抗菌藥物,並施行必要的手術如切開引流等。
糾正各種免疫缺陷。日常要加強鍛煉,合理飲食,提高身體免疫力。
保健品查詢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征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征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1.對癥治療
(1) 立即住院並強化治療。立即撤除陰道塞,隔膜或其他異物。
(2) 抗休克。必須補充液體和電解質以防止和治療低血容量,低血壓或休克。以生理鹽水和平衡液為主。註意電解質平衡,及時補充鉀、鈣等電解質。糾正酸中毒。
(3)及時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有的患者需用呼吸機暫時輔助呼吸。
(4)必要時短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2.系統性抗生素治療及全身支持療法
(1)局部處理:除去陰道塞。如為手術及創口感染等引起者,則須作引流及局部清洗。
(2)應用抗菌藥物:可減輕菌血癥及減少復發。用藥原則同金葡菌感染。首選耐β-內酰胺酶抗生素,如苯唑西林(苯唑青黴素),6~8g/d;萘夫西林(乙氧萘青黴素)12~20g/d,分次靜滴或肌註。亦可選頭孢唑林、頭孢菌素氟喹諾酮類紅黴素,慶大黴素。
(3)聯合應用NE、DA、多巴酚丁胺治療中毒性休克綜合征,可以減少藥物的劑量,減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療效滿意。不良反應可能出現局部血栓形成。
(二)預後
患者死亡多由頑固性休克或成人型呼吸窘迫綜合征所致,幼兒和老年患者的預後差。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的病死率約為10%。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非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性休克:可有發熱,休克等臨床表現,且也可伴有幾個器官損害,極易與本征混淆;血培養為非金黃色葡萄球菌。
中毒性猩紅熱:可有發熱、皮疹、楊梅舌等臨床表現,也極易與本征混淆;但本病為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咽拭子培養可獲陽性結果。
鉤端螺旋體病:可有發熱、全身肌痛.頭痛、嘔吐、肝腎功能不良等等臨床表現,應與本征相鑒別。血液中可分離出病原體。
粘膜皮膚淋巴結綜合征:可有發熱、結膜充血、皮疹、恢復期脫皮、毒性癥狀等,提示可能為共同病原。
溶血性尿毒性綜合征:可有發熱、嘔吐、腹瀉、抽搐或昏迷、腎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與本征有相似之處;有重度的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及凝血機制障礙。
食物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有攝入含有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食品的病史。
流行性出血熱:發熱(38~40℃)、三痛(頭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惡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全身關節痛等癥狀,病原學或血清學檢驗獲陽性結果。
並發癥有休克,導致DIC、心力衰竭等。
胃腸系統:劇烈嘔吐、腹瀉;
呼吸系統:呼吸窘迫綜合征。
腎臟系統:腎功能衰竭、
中樞系統:腦水腫、深度嗜睡、神志模糊、定向障礙或意識改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