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鼠疫介紹

  鼠疫(plague)是鼠疫桿菌借鼠蚤傳播為主的烈性傳染病,系廣泛流行於野生嚙齒動物間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臨床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癥狀、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

  鼠疫在世界歷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死者以千萬計,病死率極高。1992年全世界報告發生人間鼠疫的有巴西、中國、馬達加斯加、蒙古、緬甸、秘魯、美國、越南及紮伊爾等9個國傢,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為8.7%。我國29例,集中在西雙版納。我國在解放前也曾發生多次流行。中國證實的鼠疫疫源地分佈在17個省(自治區)、216縣,動物鼠疫不斷。人間鼠疫由1985年二個省區(青海、西藏)擴大至雲南、內蒙古、新疆、甘肅等六個省區。我國防治鼠疫的工作仍非常重要。


原因

  (一)發病原因

  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短小桿菌,長約1~1.5μm寬約0.5~0.7μm,兩端染色較深。無鞭毛,不能活動,不形成芽胞。在動物體內和早期培養中有莢膜。可在變通培養基上生長。在陳舊培養基及化膿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莢膜FI(fraction I)抗原,分為兩種,一種是多糖蛋白質(F--I),另一種為蛋白質(F--IB)。抗原性較強,特異性較高,有白細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補體結合或間接血凝檢測;②毒力V/W抗原,在細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質,可使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W抗原為脂蛋白,不能使機體產生保護力。V/W抗原結合物有促使產生莢膜,抑制吞噬作用,並有在細胞內保護細菌生長繁殖的能力,故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

  鼠疫桿菌產生二種毒素,一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質),對小鼠和大鼠有很強毒性,另一為內毒素(脂多糖),較其它革蘭氏陰性菌內毒素毒性強,能引起發熱、Dic、組織器官內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應。

  鼠疫桿菌在低溫及有機體生存時間較長,在膿痰中存活10~20天,屍體內可活數周至數月,蚤糞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對光、熱、幹燥及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時即死,加熱55℃15分鐘或100℃1分鐘、5%石炭酸、5%來蘇,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將病菌殺死。

  (二)發病機制

  鼠疫桿菌侵入皮膚後,靠莢膜、V/W抗原吞噬細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隨後又靠透明質酸及溶纖維素等作用,迅速經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結繁殖,引起原發性淋巴結炎(腺鼠疫)。淋巴結裡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癥和嚴重中毒癥狀。脾、肝、肺、中樞神經系統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發生繼發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經呼吸道吸入,則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組織繁殖。繼而播及肺部,引起原發性肺鼠疫。

  在原發性肺鼠疫基礎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敗血癥,稱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少數感染極嚴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並在其中繁殖,稱原發性敗血型鼠疫,病死率極高。

  鼠疫基本病變是血管和淋巴管內皮細胞損害及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病變。淋巴結腫常與周圍組織融合,形成大小腫塊,呈暗紅或灰黃色;脾、骨髓有廣泛出血;皮膚粘膜有出血點,漿膜腔發生血性積液;心、肝、腎可見出血性炎癥。肺鼠疫呈支氣管或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漿液性滲出以及散在細菌栓塞引起的壞死性結節。

  (三)傳染途徑

  媒介昆蟲

  通過蚤為媒介,構成“嚙齒動物→蚤→人”的傳播途徑。主要的媒介是鼠蚤,蚤類吸入含病菌的鼠血後,其中的鼠疫耶爾森菌在其前胃內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消化道,當在叮咬其他鼠或人時,吸入的血受阻反流,病菌亦隨之侵入構成感染。蚤糞亦含病菌,可因搔癢通過皮膚傷口侵入人體。其它吸血蟲媒,如硬蜱、臭蟲、虱子等,在自然條件下也可以攜帶鼠疫菌。

  直接接觸

  人與感染鼠疫的動物(包括傢畜)、媒介昆蟲、鼠疫患者及其屍體,帶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觸皆可引起感染。人們獵取或剝食旱獺是常見的直接接觸感染途徑之一。剝食患病嚙齒類動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觸病人的膿血或痰,經皮膚傷口而感染。在自然疫源地得到某種程度控制情況下,尤其首發病例,由於獵取旱獺等經濟動物而經皮接觸感染,更具重要意義。

  呼吸道飛沫

  續發或原發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過呼吸、談話、咳嗽、打噴嚏等借助飛沫經呼吸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鼠疫,並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剝制染疫動物過程中,由於飛沫四濺並可通過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一般情況下腺鼠疫並不造成對周圍的威脅。


症狀

鼠疫早期癥狀有哪些?

  鼠疫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至3天,曾接受預防註射者,則潛伏期延長至9至12天;機體抵抗力弱,而病菌毒力特強者,潛伏期可縮短至數小時。臨床上主要有輕型、腺型、肺型及敗血型等類型,除輕型外,初期的全身中毒癥狀大致相似。

  全身中毒癥狀: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戰發熱等開始,體溫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頭痛及四肢疼痛劇烈,有時有惡心、嘔吐等,病人意識迅速模糊,表情驚惶,言語含糊,顏面和眼結膜極度充血,步態蹣跚如酒醉狀。此時病人極度衰竭,脈博與呼吸加速,脈律不規則,血壓下降,肝脾腫大。有時皮膚、粘膜出現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腸道出血等。

  肺鼠疫多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少數為原發性吸入性肺鼠疫。咳痰為膿血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發紺。肺部體征少,可有少量濕囉音及胸膜摩擦音。體征與病情嚴重程度不一致為本病之特征,如搶救不及時,可出現意識障礙,多死於休克及呼吸衰竭。因病死後全身皮膚呈黑紫色,故有“黑死病”之稱。

  鼠疫的基本類型和癥狀表現

  肺鼠疫

  是最嚴重的一型,病死率極高。該型起病急驟,發展迅速,除嚴重中毒癥狀外,在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劇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痰;呼吸急促,並迅速呈現呼吸困難和紫紺;肺部可聞及少量散在濕羅音、可出現胸膜摩擦音;胸部X線呈支氣管炎表現,與病情嚴重程度極不一致。如搶救不及時,多於2-3日內,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腺鼠疫

  占85~90%。除全身中毒癥狀外,以急性淋巴結炎為特征。因下肢被蚤咬機會較多,故腹股溝淋巴結炎最多見,約占70%;其次為腋下,頸及頜下。也可幾個部位淋巴結同時受累。局部淋巴結起病即腫痛,病後第2~3天癥狀迅速加劇,紅、腫、熱、痛並與周圍組織粘連成塊,劇烈觸痛,病人處於強迫體位。4~5日後淋巴結化膿潰破,隨之病情緩解。部分可發展成敗血癥、嚴重毒血癥及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用抗生素治療後,病死率可降至5~10%。

  敗血型鼠疫

  又稱暴發型鼠疫。可原發或繼發。原發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強,所以發展極速。常突然高熱或體溫不升,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無淋巴結腫。皮膚粘膜出血、鼻衄、嘔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病死率高達100%。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紫紺、壞死,故死後屍體呈紫黑色,俗稱“黑死病”。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發展而來,癥狀輕重不一。

  輕型鼠疫

  又稱小鼠疫,發熱輕,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偶見化膿。血培養可陽性。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其他少見類型

  1、皮膚鼠疫病菌侵入局部皮膚出現痛疼性紅斑點,數小時後發展成水泡,形成膿皰,表面復有黑色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基底為堅硬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膿皰,類似天花,有天花樣鼠疫之稱。

  2、腦膜腦炎型多繼發於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現腦膜腦炎癥狀、體征時、腦脊液為膿性,塗片或培養可檢出鼠疫桿菌。

  3、眼型病菌侵入眼結膜,致化膿性結膜炎。

  4、腸炎型除全身中毒癥狀外,有腹瀉及粘液血樣便,並有嘔吐、腹痛、裡急後重,糞便可檢出病菌。

  5、咽喉型為隱性感染。無癥狀,但從鼻咽部可分離出鼠疫桿菌。見於預防接種者。


飲食保健

鼠疫吃什麼好?

  暫無相關資料。


護理

鼠疫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鼠疫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一)嚴格控制傳染源

  1.管理患者 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立即按緊急疫情上報,同時將患者嚴密隔離,禁止探視及病人互相往來。病人排泄物應徹底消毒,病人死亡應火葬或深埋。接觸者應檢疫9天,對曾接受預防接種者,檢疫期應延至12天。

  2.消滅動物傳染源 對自然疫源地進行疫情監測,控制鼠間鼠疫。廣泛開展滅鼠愛國衛生運動。旱獺在某些地區是重要傳染源,也應大力捕殺。

  3.切斷傳播途徑

  1.滅蚤 滅蚤必須徹底,對貓、狗,傢畜等也要噴藥。

  2.加強交通及國鏡檢疫 對來自疫源地的外國船隻、車輛、飛機等均應進行嚴格的國境衛生檢疫,實施滅鼠、滅蚤消毒,對乘客進行隔離留檢。

  (三)保護易感者

  1.預防接種 自鼠間開始流行時,對疫區及其周圍的居民、進入疫區的工作人員,均應進行預防接種。常用為EV無毒株幹燥活菌苗,皮膚劃痕法接種,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後可獲免疫。一般每年接種一次,必要時6個月後再接種一次。我國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動物後產生F1抗體較EV株效果高1倍。

  2.個人防護 進入疫區的醫務人員,必須接種菌苗,兩周後方能進入疫區。工作時必須著防護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鏡、穿膠鞋及隔離衣。接觸患者後可服下列一種藥物預防,四環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鏈黴素每日1g,分1~2次肌註,連續6天。

  避免去鼠類滋生地。如去鼠疫流行地區,采取對嚙齒類動物和跳蚤的防護措施。

  避免接觸在路邊或林中發現的有病或死去的動物。當大量嚙齒類動物死於鼠疫,蚤類叮咬的危險就很高。攜帶病菌饑餓的蚤類必急於尋找新的宿主。在森林或野外有許多嚙齒類動物生活地方,要仔細照看兒童和寵物。

  到鼠疫流行地區的國際旅行者被感染鼠疫的危險性不大。

  如要去鼠疫流行地區,可向醫生或健康部門咨詢有關情況。

  向醫生或健康部門及時報告所有疑似病例。

  (二)預後

  肺型、敗血型鼠疫患者若不及時搶救,預後極差。年齡愈小或愈老者預後愈差,關鍵在於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每可轉危為安。

保健品查詢鼠疫中醫治療方法

  1.中醫治療:

  1)腺鼠疫:寒戰高熱、淋巴結腫大,面紅耳赤,煩渴欲飲,甚或神識模糊,苔黃,脈弦數。

  治法:解表清熱,解毒消腫。

  方藥:黃芩10克、黃連10克、板藍根30克、連翹18克、元參15克、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10克、薄荷10克、赤芍15克、大貝母10克、夏枯草15克、生地30克、馬勃10克,生甘草6克。

  2)肺鼠疫:高熱煩渴,咳嗽氣急,胸痛,咯血或咯痰帶血,面紅目赤,苔黃舌紅紫,脈滑數。

  治法: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涼血止血。

  方藥:生石膏(先煎)60克、大黃15克、知母10克、水牛角(先煎)15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生地30克、黃連10克、黃芩10克、全瓜蔞30克、半夏10克、連翹15克、白茅根30克、仙鶴草30克、三七粉(沖)3克。

  3)敗血型鼠疫:高熱神昏,斑疹紫黑,鼻衄嘔血,便血尿血,舌絳,脈細數,或體溫驟降,面白肢冷,脈微欲絕。

  治法:清營解毒,涼血止血。

  方藥:生石膏(先煎)60克、水牛角(先煎)15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5克、淡竹葉15克、連翹15克、黃連10克、元參30克、麥冬15克、白茅根30克、紫草15克、側柏葉10克。氣血暴脫者,參附龍牡湯合安宮牛黃丸,固脫、並竅並用。

中藥材查詢鼠疫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1.嚴格的隔離消毒 患者應嚴格隔離於隔離病院或隔離病區,病區內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病人做好衛生處理(更衣、滅蚤及消毒)。病區、室內定期進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應用漂白粉或來蘇液徹底消毒。工作人員在護理和診治病人時應穿連衣褲的“五緊”防護服,戴棉花沙佈口罩,穿第筒膠鞋,戴薄膠手套及防護眼鏡。

  2.飲食與補液 急性期應給患者流質飲食,並供應充分液體,或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註,以利毒素排泄。

  3.護理 嚴格遵守隔離制度,做好護理工作,消除病人顧慮,達到安靜休息目的。

  (二)病原治療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應用敏感的抗菌藥物。

  1.鏈黴素 為治療各型鼠疫特效藥。成人首劑量1g,以後每次0.5g,每4小時1次,肌註,1~2天後改為每6小時1次。小兒20~40mg/kg/日,新生兒10~20mg/kg/日,分2~4次肌註。對嚴重病例應加大劑量,最初二日,每日4g,繼以每日2g,分4次肌註。鏈黴素可與磺胺類或四環素等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療程一般7~10天,甚者用至15天。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鼠疫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鼠疫應該做哪些檢查?

  1.常規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紅細胞與血紅蛋白減少則因出血程度而異,血小板可減少。腸炎型者可有血樣或黏液血便。

  2.細菌的分離和鑒別 取血、膿、痰、腦脊液、淋巴結穿刺液等材料送檢。一般檢查程序包括顯微鏡檢查、培養、鼠疫噬菌體裂解試驗和動物實驗,簡稱四步試驗,以上四步均獲陽性結果可確診鼠疫。

  3.血清學檢查

  ①間接血凝反應(IHA)。是將鼠疫特異性抗原(或抗體)致敏的紅細胞與被檢材料混合,用於檢查和測定鼠疫抗體(或抗原)。是一種快速、敏感、特異性高的血清學診斷方法。不僅可檢查活菌和死菌,也可檢查可溶性抗原以及污染、腐敗的材料。70年代於我國得到普遍推廣,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快速診斷方法之一。

  ②熒光抗體染色鏡檢(IFA)。具有快速、敏感度及特異性較高的優點,但有假陽性或假陰性。

  ③放射免疫沉淀試驗(RIP)。敏感、高度特異,不僅是目前鼠疫監測、查源較為理想的方法之一,特別是輕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追索診斷,作為補充IHA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④葡萄球菌A蛋白的血凝改進方法(SPA-IHA)。比間接血凝的檢出率高,方法更簡便,適於野外基礎實驗使用。

  4.以傳統的“四步檢驗”法為“金標準”,用4對引物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鼠疫動物材料,從而探索一種鼠疫快速診斷的方法。(來源《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方法 毒力測定和4對引物PCR按常規方法進行。

  結果 在150份動物材料中,傳統的“四步檢驗”作為金標準共檢出陽性62份,而PCR法共檢出陽性52份,經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42,P〉0.05)。PCR實驗在4h內全部完成。

  結論 4對引物PCR法具有快速、敏感等優點,可以用於鼠疫的快速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鑑別

鼠疫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一)各型鼠疫早期 應與斑疹傷寒、流行性出血熱、恙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鑒別。

  (二)腺鼠疫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急性淋巴結炎 此病有明顯的外傷,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癥狀輕。

  2.絲蟲病的淋巴結腫 本病急性期,淋巴結炎與淋巴管炎常同時發生,數天後可自行消退,全身癥狀輕微,晚上血片檢查可找到微絲蚴。

  3.免熱病 由免熱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癥狀輕,腺腫境界明顯,可移動,皮色正常,無痛,無被迫體姿,預後較好。

  (三)敗血型鼠疫需與其它原因所致敗血癥、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相鑒別。應及時檢測相應疾病的病原或抗體,並根據流行病學、癥狀體征鑒別。

  (四)肺鼠疫須與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肺型炭疽、鉤體病肺出血型等鑒別。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痰的病原學檢查鑒別。

  (五)皮膚鼠疫應與皮膚炭疽相鑒別。


並發症

鼠疫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常見的並發癥有:

  1.敗血癥 細菌進入血液循環,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嚴重感染。臨床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皮疹瘀點、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數增高等。輕者僅有一般感染癥狀,重者可發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2.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鼠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