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小兒發燒介紹

  小兒發燒是指當小兒發熱,溫度在39.1~41℃左右。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1℃以上。


原因

  小兒高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某些變態反應,例如疫苗接種、輸液和輸血的變態反應、異體血清以及過敏反應等都可以引起急性高熱;

  (2)中暑、某些顱內損傷、癲癇和驚厥的發作、新生兒脫水等也可引起急性高熱;

  (3)急性傳染病早期或各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急性高熱;

  (4)某些惡性腫瘤,例如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結締組織病等可能引起小兒長期高熱;

  (5)敗血癥、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癥等也可引起小兒長期高熱。


症狀

小兒發燒早期癥狀有哪些?

  1.發熱程度分級:

  (1)低熱:37。5℃-38℃

  (2)中等熱:38。1℃-39℃

  (3)高熱:39。1℃-40℃

  (4)超高熱:40℃以上

  2.經過細致的體格檢查,根據一些體征能幫助找到小兒高熱的誘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若患兒皮膚出現皮疹,可能為常見的出疹性傳染病,例如幼兒急疹、麻疹、風疹等;

  (2)若發現皰疹,可能為水痘;

  (3)若發現皮膚有瘀斑,應考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亦應考慮血液系統疾病;

  (4)若發現淺表淋巴結腫大,應考慮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亦應該註意白血病和惡性淋巴瘤;

  (5)若發現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可能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

  (6)若發現口腔粘膜有斑點,可能為麻疹;

  (7)若肺部聽診聞及痰鳴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的體征,肺部聽診有哮鳴音,應考慮喘息樣支氣管炎或支氣管哮喘;

  (8)腹部有明顯的壓痛或其它體征,應註意急腹癥,如急性闌尾炎、腸梗阻等。


飲食保健

小兒發燒吃什麼好?

  一、小兒高熱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1)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服用的雙花飲:

  取金銀花10克,菊花10克。將金銀花、菊花加水煮15分鐘,取汁當茶飲。有清熱解毒作用。

  (2)適合8個月以上寶寶服用的生薑紅糖粥:

  生薑3片,紅糖12克,粳米50克。將米加水煮粥,將生薑、紅糖加入到滾粥中,熱服。有發汗祛風寒作用。

  (3)適合1歲以上寶寶服用的冬瓜荷葉湯:

  取冬瓜250克,荷葉1張。將冬瓜洗凈,連皮切塊。荷葉切碎,加水煮湯,湯成後去荷葉加鹽喝湯。有清熱化痰、除煩解渴、利尿的作用。

  這些食療方都是安全無毒的佳品。各傢父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給自己的孩子有選擇的服用。是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的。

  二、小兒高熱吃哪些對身體好?

  1、首先在安排飲食時總熱量不能低於身體所需熱量的70%。飲食要給予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米湯、牛奶、蛋花湯、稀粥、藕粉、肉末面條等,同時也可以多補充水分。為瞭彌補寶寶發熱期間的營養損失,應每日加餐1-2次,需要提醒的是這樣的加餐一直要到疾病恢復後1-2周後停止。

  2、食物要軟、易消化、清淡,如米湯、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條等;

  3、同時發熱是一種消耗性病癥,因此還應給小兒補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魚、蛋等,但要少葷少油膩食物;

  4、也可吃少量水果。飲水、飲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飲暴食。

  三、小兒高熱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要吃雞蛋。當發熱時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質的雞蛋,不但不能降低體溫,反而使體內熱量增加,促使嬰兒的體溫升高更多,因此不利於患兒早日康復。


護理

小兒發燒應該如何護理?

  不可隨便使用退熱藥,若體溫不超過38℃,無需服藥,要註意觀察;若因室內太熱,衣著過厚散熱不良,應使室內通風換氣,在通風時要給小兒蓋好被子,防止冷風直接吹到病兒身上。室溫應保持在18~25℃之間,適當減少衣被,病兒的體溫便隨外界溫度降低而下降。若屬脫水熱,可多喂溫開水,或葡萄糖水。


治療

小兒發燒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預防:

  1)加強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提高免疫力。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藥物.

  2)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服,防止過冷或過熱。

  3)流行期間少帶小兒去擁擠的公共場所,減少感染機會。

  4)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衣著要涼爽透氣,切忌采用捂被子發汗。

  5)及時接受預防註射,減少傳染病發生。

  2.其他註意事項:

  1)由於高熱容易造成脫水,也因服退熱藥大量出汗時體內喪失水分就更多。脫水不僅使退熱困難,還會影響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發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須鼓勵患兒多飲水。同時血中鈉濃度升高,血液高滲,患兒會發生口幹口渴、煩躁不安甚至說胡話或抽筋,熱度非但不退且會更高,可能會發生低鈉血癥,多見於平時有營養不良的嬰幼兒;

  2)有些患兒會引起抽筋,甚至高熱驚厥。抽筋多發生於高熱驟起之時,一次發熱僅抽一次,很少超過2次以上,隻要抽搐時間不長,處理得當,對孩子健康影響不大。

  3)一般發熱對身體組織器官的影響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產生。但當體溫超過41°C時,體內蛋白質會發生分解,引起腦水腫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腦病後遺癥。因此,孩子出現40°C以上高熱就必須緊急處理。

  4)小嬰兒可能由於高熱會引起心跳加快,還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保健品查詢小兒發燒中醫治療方法

  1.中醫治療:

  1)小兒外感風熱癥候:發熱有汗、鼻涕濁黃、咳嗽稠濃、口幹微渴、咽痛紅腫、舌質紅、苔黃膩、浮數脈象。

  中醫在診治這類病癥,常用的方劑有銀翹散或桑菊飲。發燒重者加黃芩,腫咽喉加元參、浙貝;咳嗽重者加杏仁、前胡等。

  2)小兒外感風寒的癥候:發燒惡寒、無汗、打噴嚏、多流鼻涕、鼻塞、咳嗽、痰清白、口不甚渴、脈浮緊、舌質稍紅、苔薄白等。

  針對這類的病癥,常用的方藥是:荊防敗毒散。如果屬盛熱者,可添加黃芩;體虛者則可酌量添加黨參、白術。

  3)小兒外感濕熱癥候:呈現身熱較輕,但身重,口渴不欲飲,神疲力倦,腹脘脹滿,不欲飲食,大便秘結,小便少,舌質淡紅,苔膩,脈澀。

  對於這類病癥,中醫的療方是以清熱去濕,芳香化濁為主。代表方是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氣散。病情較嚴重的,可加添黃芩、滑石,濕邪較重的,可加薏米。

  4)小兒外感暑熱癥候:壯熱心煩、口渴欲飲,頭昏重,煩躁難寐,大便秘結,小便短赤,面赤唇紅,舌質紅,脈洪大而數。

  中醫常用的方藥多用新加香茹飲和白虎湯。發燒較嚴重兼口渴的,可加添生石膏、沙參;有嘔吐的則加荷葉、蓮子。

中藥材查詢小兒發燒西醫治療方法

  1.急救措施

  (1)可用冷濕毛巾敷額,好可用不漏水的塑料袋盛冰塊外裹幹毛巾敷頭、頸,還可加敷腋窩和腹股溝則效果更好。

  (2)將75%酒精兌水一倍稀釋,用小毛巾蘸濕擦抹頭、頸、腋窩、胸背和四肢。若小兒四肢冷或擦抹後皮膚起"雞皮",應改用稍低於皮膚溫度的溫水擦抹四肢直至回紅轉暖。

  (3)在作物理降溫的同時還要服退熱藥,有高熱抽筋病史的同時加服鎮靜藥。當傢離醫院遠而交通又不方便的,遇高熱最好不要不管一切往醫院跑,可以先在傢中作上述緊急處理。

  2.降溫方法

  (1)傳統物理降溫法

  將患兒置放於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用冷溫毛巾或冷水袋,敷頭額、雙腋及腹股溝等部位,或用佈包裹的冰袋枕於頭部或放置於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於四肢、軀幹兩側及背部擦浴。擦浴時如患兒出現皮膚蒼白或全身皮膚發涼應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鹽水(30~32℃)灌腸,對疑為中毒型菌莉者更為適宜,既可降溫,又便於取糞便標本送檢;

  (2)藥物降溫法

  對未成熟兒,小嬰兒與體弱兒一般不用解熱劑降溫;0~23個月齡的孩子可服用幼兒百服嚀(退熱口服)滴劑,2~12歲孩子可服用兒童百服嚀(退熱)溶液或咀嚼片,每隔4~6小時服一次。這種退熱藥的優點是口服後吸收較快,30分鐘生效,沒有傳統解熱鎮痛藥對胃腸道的刺激,減少對白細胞、血小板功能的影響。

  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是兒科臨床最常用的退熱劑,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2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首選退熱藥。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15毫克,4~6小時一次。

  佈洛芬適用於6個月以上兒童,劑量為每公斤體重5~10毫克,每6~8小時一次。

  (3)針灸降溫法

  3.對癥治療

  (1)高熱時,水分丟失增多,食欲減退,應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2)對於出現煩躁不安、反復驚厥或一般降溫措施效果不明顯者,可酌情選用氯丙嗪與異丙嗪。

  4.針對病因治療方法

  對於由感染引起的高熱,應根據病情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對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時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熱,也需根據不同病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發燒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小兒發燒應該做哪些檢查?

  一、實驗室檢查

  1.實驗室檢查對於小兒高熱的診斷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檢查結果發現,外周血中白細胞降低,多應考慮是病毒感染。白細胞增高,多應考慮為細菌感染。

  2.對發熱患兒還應註意檢查外周血中有無異常淋巴細胞或幼稚細胞,異常淋巴細胞提示病毒感染。對長期發熱的患兒要做血培養,檢查血沉、抗鏈球菌溶血素“O”、肝腎功能等,還應做結核菌素試驗。對臨床考慮為消化系統感染者一定要進行糞便常規檢查。必要時還可進行肥達氏反應、外斐氏反應、嗜異性凝集試驗、冷凝集試驗和類風濕因子等檢查。

  二、胸部X線檢查

  有助於肺與胸部疾病的診斷。其它如惡性腫瘤,可根據部位選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超、活體組織等檢查。


鑑別

小兒發燒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在夏天高熱可能與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有關,如化膿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肺炎、細菌性痢疾、傷寒甚至乙型腦炎等有關。不過這些病除發熱外還會有另一些表現,應仔細鑒別。


並發症

小兒發燒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1)由於高熱容易造成脫水,也因服退熱藥大量出汗時體內喪失水分就更多。脫水不僅使退熱困難,還會影響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發生酸中毒等。因此必須鼓勵患兒多飲水。同時血中鈉濃度升高,血液高滲,患兒會發生口幹口渴、煩躁不安甚至說胡話或抽筋,熱度非但不退且會更高,可能會發生低鈉血癥,多見於平時有營養不良的嬰幼兒;

  (2)有些患兒會引起抽筋,甚至高熱驚厥。抽筋多發生於高熱驟起之時,一次發熱僅抽一次,很少超過2次以上,隻要抽搐時間不長,處理得當,對孩子健康影響不大。

  (3)一般發熱對身體組織器官的影響不大,且能加速抵抗力的產生。但當體溫超過41°C時,體內蛋白質會發生分解,引起腦水腫而致病孩死亡或留下腦病後遺癥。因此,孩子出現40°C以上高熱就必須緊急處理。

  (4)小嬰兒可能由於高熱會引起心跳加快,還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小兒發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