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初生時機體鐵的含量
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主要取決於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
影響因素:
(1)血容量與體重成正比。因此小兒體內的鐵量與其體重成正比。所以出生體重越低,體內鐵的總量越少,發生貧血的可能性越大。
(2)胎兒與母體,或於雙胎中的另一胎兒進行輸血。
(3)分娩中胎盤血管破裂和膽帶結紮是否延遲。
另外,母親妊娠期間有缺鐵性貧血,與嬰兒貧血並無肯定的關系。
2、飲食缺鐵
人乳的含鐵量、鐵的吸收率較高,生後6個月內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別喂養,可以維持血紅蛋白和儲存鐵在正常范圍內。
在不能用母乳喂養時,應喂強化鐵的配方奶,並及時添加輔食。
3、生長速度與貧血的關系
小兒生長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
一般嬰兒會動用儲存的鐵維持,無需在食物中加鐵。但在體重增長1倍以前,出現明顯的缺鐵性貧血,一般不是由於飲食中缺鐵所致。
早產兒需要量遠超過正常嬰兒,需要在食物中額外加鐵。
4、長期少量失血
急性失血不超過全血總量的1/3,可不額外補充鐵劑,不致發生貧血。但長期慢性失血時,鐵的消耗量超過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貧血。
1歲以內嬰兒,儲存的鐵皆用於補充生長所致的血容量擴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導致貧血。
另外,小兒每日飲超過1L用未經煮旨的鮮牛乳,可出現慢性腸道失血,因此每日飲用的鮮牛乳最好不超過750ml,或應用蒸發奶。
5、其他原因
急性和慢性感染時,患兒食欲減退,胃腸道吸收不好。
長期嘔吐和腹瀉、腸炎、脂肪痢等,影響營養的吸收。
(二)發病機制
(1)影響生化反應:
對生化反應的影響包括線粒體的電子傳遞、兒茶酚胺代謝及DNA的合成。
需要鐵的酶活性降低,細胞功能紊亂,出現一些非血液系統癥狀,如影響小兒的神經精神(行為)、消化吸收、肌肉運動和免疫等功能。
經鐵劑治療後,這些癥狀可消失。缺鐵還可影響肌紅蛋白的合成。
(2)影響血紅蛋白生成:
缺鐵時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輸送氧量減少,影響機體多器官的正常功能。
同時新生的紅細胞內血紅蛋含量不足,細胞質較少,,紅細胞數量減少的度不如血紅蛋白減少明顯,從而形成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3)組織學改變:
上消化道生長快速的細胞對缺鐵特別敏感,舌、咽喉、食管、胃和小腸的黏膜萎縮。
咽喉部的黏膜萎縮可能導致環狀軟骨後區形成喉蹼,引起吞咽困難。
一、臨床表現
發病多在6個月至3歲,大多起病緩慢。
(1)一般表現:
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欲減退。皮膚及粘膜蒼白,最為明顯的是口唇、口腔粘膜、甲床和手掌。
(2)造血器官的表現:
常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
年齡越小,貧血越嚴重,病程越久,此癥狀越明顯,但很少出現超過中度的腫大。
(3)神經精神變化
輕者出現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註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
嬰幼兒可出現呼吸暫停現象(breath bolding spells)。學齡兒童在課堂上表現行為異常如亂鬧、不停的小動作等。
(4)對代謝的影響
出現代謝障礙:導致細胞色素酶系統缺乏,過氧化氫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響DNA的合成。
癥狀:食欲不振、體重增長減慢,胃酸分泌減低,小腸粘膜功能紊亂,舌乳頭萎縮。小兒較少見異嗜癥。
(5)心臟功能變化
血紅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現心臟擴大和雜音,此為貧血的一般表現。
血紅蛋白下降至40g/L以下,合並呼吸道感染後,可誘發心力衰竭。
(6)易發生感染。
二、診斷
結合出生體重、喂養史、發病年齡及臨床癥狀體征和血象特點等做出初步診斷,再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測進行診斷。之後進行下一步檢查:如大便潛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胃腸X線、胃鏡檢查及相應的生化、免疫學檢查等,進行病因診斷。
臨床上將缺鐵及缺鐵性貧血分為缺鐵、缺鐵性紅細胞生成及缺鐵性貧血3個階段。其診斷標準分別如下:
1.缺鐵或稱潛在缺鐵
鐵喪失超過攝入,鐵處於負平衡,僅有體內儲存鐵的消耗。
(1)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和臨床表現。
(2)骨髓鐵染色顯示鐵粒幼細胞<10%或消失,細胞外缺鐵。血清鐵及血紅蛋白等指標是正常的。
(3)血清鐵蛋白<14μg/L。
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和臨床表現同時,符合(2)或(3)中任何一條即可診斷。
2.缺鐵性紅細胞生成
鐵儲存耗盡,沒有足夠的鐵來滿足骨髓造血的需要。血清鐵濃度降低,紅細胞攝入鐵較正常時為少,而細胞內血紅蛋白的減少尚不明顯。
(1)紅細胞遊離原卟啉>0.9μmol/L。
(2)轉鐵蛋白飽和度<15%。
符合缺鐵的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上述任一條件者即可診斷。
3.缺鐵性貧血
紅細胞內血紅蛋白減少明顯,呈現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1)符合缺鐵及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診斷。
(2)鐵劑治療有效。
鐵劑治療性試驗:連續口服鐵劑數天後,患者網織紅細胞計數快速上升。
一般在服用鐵劑後的第5~10天,網織紅細胞升高至4%~10%,而其他貧血沒有這種反應,為特有反應。
特點:簡單易行,但獲得結果較慢。如患者有鐵劑吸收障礙,須采用註射鐵劑治療試驗做出診斷。
註意事項:患者在試驗前不久應沒有服用過鐵劑。
(3)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一、飲食禁忌:
1、預防:
可服用硫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加服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
多吃般動物性食品。
2、患者宜多吃的食物
各種瘦肉、動物肝臟、動物血液、雞蛋黃等。
綠色帶葉蔬菜、黃豆及其制品、木耳和蘑菇、芝麻醬等。
3、補鐵飲食註意
服鐵勿飲茶:因茶葉中的許多成分能與鐵結合,影響藥物療效。
鐵劑勿飯前服用:這是因為鐵劑對胃黏膜有刺激,飯前服,使人難以耐受,宜飯後服。另外,鐵劑勿與牛奶同服,因牛奶中含磷較多,會影響鐵的吸收,使療效降低。
二、食補偏方:
1.龍眼肉15g,紅棗3~5枚,粳米100g。
同煮成粥,熱溫服。有養心補脾、滋補強壯的功效。
2.糙糯米100g,薏苡仁50g,紅棗15枚。
同煮成粥。食用時加適量白糖。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3.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水煮開先加鹽少許,入蛋黃煮熟,每日飲服2次。有補鐵的作用,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4.新鮮羊骨2斤(1000g),粳米200g。
羊骨洗凈捶碎,加水熬湯,去渣後,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時中適量調米溫服,10~15天為一療程。有補腎壯骨的作用。
5.制首烏60g,紅棗3~5枚,粳米100g。
先以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加入紅棗和粳米煮粥,將熟時,放入紅糖適量,再煮一二沸即可。熱溫服。首烏忌鐵器,煎湯煮粥時需用少鍋或搪瓷鍋。有補肝益腎、養血理虛功效。
6.豬肝150g,菠菜適量。
豬肝洗凈切片與淀粉、鹽、醬油、味精適量調勻,放入油鍋內與焯過的菠菜炒熟,或用豬肝50g洗凈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時,放入菠菜,開鍋加入調米,吃肝吃菜喝湯。有補鐵作用,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7菠菜豬肝湯:鮮菠菜 200g ,豬肝100g,油15ml,鹽少許。
將菠菜洗凈,切碎;豬肝切成小薄片,用油、鹽拌勻,備用;鍋中加清水500ml,煮沸後加入菠菜及豬肝,煮至豬肝熟後即可。喝湯,食菠菜及豬肝 ,每日1劑,1次食完,可長期食用。適用於缺缺性貧血癥狀較輕者。
8.麻花糊潤腸通便,養血補血。適用於缺鐵性貧血。但出現腹瀉者應停用。
黑芝麻、花生仁(連衣)各若幹,白糖15克。
將芝麻、花生仁洗凈,放入炒鍋中,炒熟,研成粉末。每次各取15克,加入熱開水120毫升至150毫升,調成糊狀,再加入白糖調味即可。趁溫食用。每日1劑,1次食完,可長期食用。
9.豬肝瘦肉粥健脾益氣。適用於缺鐵性貧血、佝僂病及夜盲癥等。鮮豬肝 50g ,鮮瘦豬肉 50g ,大米 50g ,油 15ml,鹽少許。
制法 :將豬肝、瘦肉洗凈剁碎 ,加油、鹽適量拌勻 ;將大米洗幹凈 ,放火鍋中 ,加清水適量 ,煮至粥將熟時加入拌好的豬肝、瘦肉 ,再煮至肉熟即可。每日 1劑或隔日 1劑 ;1次或 2次食完 ,可長期食用。
10.參棗蓮子粥:黨參15g,紅棗20g,,蓮子30g,,粳米或大米30g。健脾益氣,養血補虛。適用於缺鐵性貧血,大細胞性貧血,病後體質虛弱。
將黨參切成片,紅棗洗凈,剖開去核,蓮子打碎。將粳米淘洗幹凈與黨參、紅棗、蓮子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煮至米熟即可。嬰幼兒食粥漿 ,兒童食粥及紅棗 ,每日 1劑 ,分 2次食完 ,食至貧血痊愈。
11.雞汁粥粥鮮爛,雞肉味濃。:雞肉味甘,微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益精,並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鎂、鉀、納、維生素等在傢的營養成分。雞煎湯汁同粳米煮粥,其補脾益陰、養血強體作用大,主治年幼體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等癥,可防治貧血癥。原料:母雞一隻(約重1000克),粳米60克。將雞宰殺,去內臟,去毛,洗凈,放在鍋內加水,煎煮出雞汁,以原汁雞湯分次同粳米煮粥。煮粥時先用旺火煮,再改用文米煮之。
1.預防
1)、做好嬰兒喂養指導。
母乳中鐵吸收較好,最好使用母乳喂養。如不能用母乳喂養時,采用強化鐵配方奶喂養。
2)、加用強化鐵的飲食
(1)足月兒從4~6個月開始(不晚於6個月),早產嬰及低體重兒從3個月開始,加強飲食中鐵的含量。
最簡單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輔食中加硫酸亞鐵,如食用含鐵谷類或交替使用硫酸亞鐵滴劑。
硫酸亞鐵滴劑足月兒純鐵用量不超過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產兒不超過2mg/kg·d。每日最大總劑量為15mg。但在傢庭使用最多不超過1個月,以免發生鐵中毒。
另外,人工喂養兒在6個月以後,喂不加鐵的牛奶不可超過750ml。
(2)兒童與成人
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鐵13~16mg,同時應註意盡量增加動物飲食。
3)、做好健康檢查工作,定期進行貧血普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保健品查詢小兒缺鐵性貧血中醫治療方法一、分類:
1、肝腎不足型
多見貧血時間較長,影響患兒生長發育。
癥狀:表情呆滯、智力低下,手足顫動,頭暈目眩,雙目幹澀,舌淡脈弦細。
常用藥物:左歸丸加減,藥選枸杞子、山萸肉、龜板、女貞子、旱蓮草、熟地、當歸、首烏、龜板、白芍、阿膠、制首烏、懷牛膝、紫河車粉(吞服)。
2、心血虧虛型
癥狀:面色蒼白,倦怠無力,皮膚幹燥,心謊氣短,睡眠不實,舌淡脈細。
常用方藥:熟地、當歸、川芎、黨參、丹參、白芍、酸棗仁、龍眼肉。八珍湯化裁,白術、茯苓、炙甘草等。
3、氣血兩虛型
癥狀:脾虛氣弱型和心血虧虛型癥狀相兼。
常用方藥:黃芪、黨參、白術、茯苓、當歸、熟地、川芎、雞血藤、阿膠、陳皮、炙甘草。
4、脾虛氣弱型
癥狀:面色發白,唇舌色淡。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大便塘軟,脈虛而軟。
常用方藥:炙黃芪、黨參、當歸、炒白術、茯苓、陳皮、法半夏等可選異功散加減。
二、中醫治療藥方:
1.雞血藤8~15g,每日一次,水煎服。
2.當歸、生地、熟地、黃芪各6克,水煎服。
3.枸杞3克,紅棗6枚,雞蛋1個,同煮食,每日1次。
4.鍛皂礬、炒黃豆以 1:2的比例共研細末,以棗湯和丸,每次服2克,每日三次。
5.大麥粉60克、皂礬30克、紅糖60克,共研細末,以生公雞血30克作丸,如綠豆大,每晚服一次,每次1。5~3克。
6.黨參10 g,白術10g ,茯苓10g,黃芪10g ,赤芍10g ,當歸10g ,生阿膠10g ,黃精10g ,扁豆10g ,山藥10g 。水煎服,每日二次,每次100Ml.
7.芡實、茯苓、白扁豆、蓮子肉、山藥、黨參、薏苡仁、白術各6克,水適量,煎40分鐘,去黨參、白術,入大米150克,熬粥,分次調糖食用。
8.黃芪10g ,當歸10g,神曲10g ,麥芽10g ,山楂10g ,生地10g, 雞血藤10g, 紅花5g ,山藥10g ,陳皮10g ,何首烏10g,雞內金sg,白術10g,枸杞子10g ,人參10g , 大棗20枚,蜂蜜50g 。水煎3次,去渣濃縮至200ml,加人蜂蜜調勻。日服3次,每次10―20ml。
中藥材查詢小兒缺鐵性貧血西醫治療方法以補充鐵劑和去除病因為原則。
1、鐵劑治療
須繼續應用至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達到正常水平後至少6~8周。
治療後的反應:
用藥12~24小時後,細胞內含鐵的酶恢復,癥狀好轉,煩躁等精神癥狀減輕,食欲增進。36~48小時後,骨髓出現紅細胞系統增生現象。48~72小時後,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4~11日達高峰。血紅蛋白也同時迅速上升,治療3~4周後貧血被糾正。心臟雜音於2~3周後減輕或消失,脾臟逐漸縮小。用藥1~3月,儲存鐵達到正常值。
註意:維生素B12、葉酸或肝精對於治療缺鐵性貧血無效,不可濫用。
1)口服鐵劑
口服無機鹽:最經濟、方便和有效
多采用易吸收二價鐵,常用的有硫酸亞鐵,含鐵量為20%;富馬酸鐵,含鐵30%。
為服用方便,多配成2.5%硫酸亞鐵合劑溶液(硫酸亞鐵2.5g,稀鹽酸2.9ml,葡萄糖12.5g,氯仿水100ml)。
劑量應按所含鐵元素計算,以4.5~6mg/kg·d,分3次服用為宜,(折後硫酸亞鐵0.03g/kg/日;富馬酸鐵0.02g/kg/日;2.5%硫酸亞鐵合劑1.2ml/kg·d),
註意事項:
(1)超過上述劑量吸收下降,增加對胃粘膜的刺激,劑量過大可產生中毒現象。
(2)應避免與大量牛奶同時服用,影響鐵的吸收。
(3)服藥最好在兩餐之間,既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又利於吸收。
(4)服用鐵劑的同時,服用維生素C可增加吸收,但要在服鐵劑前4小時內服用。
(5)反應強烈患兒,可改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亞鐵(ferrous gluconate),或將上述鐵劑減至半量,待惡心、嘔吐、腹瀉或胃部不適等癥狀消失後,再加至常用量。
2)註射鐵劑
適用於: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腹瀉嚴重而貧血又較重的病兒
常用的鐵註射劑:
含糖氧化鐵,每ml含鐵20mg,靜脈註射。
右旋糖酐鐵,每ml含鐵50mg,肌註。
副作用:局部可產生疼痛及蕁麻疹,還可見發熱、關節痛、頭痛或局部淋巴結腫大等。還可發生栓塞性靜脈炎。
註射鐵劑的治療效應並不比口服快,故須慎用。
2、去因治療
(1)必須改善飲食,合理喂養。
在藥物治療開始數天後,癥狀好轉時逐漸添加輔食,以免由於增加食物過急而造成消化不良。
選擇食物應根據小兒的年齡:1歲左右的嬰兒可加蛋類、菜泥、肝和肉末等。幼兒與兒童必須糾正偏食,給予富含鐵質、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
另外,鮮牛奶的食用量減至每日500ml以下,或改用奶粉、蒸發奶或代乳口。
(2)對腸道畸形、鉤蟲病等在貧血糾正後應行外科手術或驅蟲。
3、輸血
適應癥:重度貧血或合並嚴重感染或急需外科手術者,血紅蛋白的30g/L以下。
原則:
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或輸入濃縮的紅細胞,每次2~3ml/kg。
心力衰竭嚴重,用換血法,以濃縮的紅細胞代替全血。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缺鐵性貧血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血象: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均降低,特別是血紅蛋白。
紅細胞:壓積相應地減少,平均體積(MCV)小於80fl,平均血紅蛋白(MCH)低於26pg,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低於0.30。
塗片中紅細胞變小,染色淺,中間透亮區加大。重癥病例,紅細胞可能呈環形。脆性降低,周圍血象中很少見到有核紅細胞。
普賴斯-瓊司曲線左移,且基底加寬。
網絡紅細胞百分數正常,絕對值低於正常。
白細胞在嚴重病中,數量減低,同時出現淋巴細胞相對增高。
血小板在嚴重病例中可稍降低,但極少達到引起出血的程度。
2、生化檢驗:
缺鐵時,肝臟和骨髓中的鐵蛋白與含鐵血黃素含量減少。之後血清鐵蛋白減少,降低至10ng/ml以下可出現生化或臨床方面的缺鐵現象。
此後血清鐵下降至50μg/dl以下,血清鐵結合力增至350μg/dl以上,運鐵蛋白飽和度降至15%以下,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紅細胞遊離原卟啉堆積可高至60μg/dl全血。
嬰幼兒時期紅細胞遊離原卟啉與血紅蛋白比值的增加(FEP/Hgb),對於診斷缺鐵性貧血較運鐵蛋白飽降低更有意義。
比值>3μg/g則考慮為異常,若在5.5~17.5μg/g之間,排除鉛中毒後,即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3、骨髓象:
骨髓呈增生現象,骨髓細胞計數稍增,巨核細胞數正常。
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例降低,紅細胞增生旺盛。
中幼紅細胞及免幼紅細胞均增加,特別是中幼紅細胞增加的更為明顯。
4、其他檢查:
B超可發現肝脾腫大、心臟擴大。
有慢性腸道失血,大便潛血陽性。
並發肺部感染時,X線胸片可見炎性陰影,心臟可擴大。
病情嚴重、病程長的,顱骨X線片可見有如血紅蛋白病的輻射樣條紋改變。
1、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
癥狀:發作性蒼白、無力。 咳嗽,可見帶血的痰。
檢查:網織紅細胞增高。痰和胃液有含鐵血黃素細胞。X線胸片肺野中可見網點狀陰陰影。
2、地中海貧血:
特點:有傢族史,地區性比較明顯。
癥狀:特殊面容,肝脾明顯腫大。
檢查:血塗片可見靶形細胞及有核紅細胞,血紅蛋白電泳A2及F增高,或出現血紅蛋白H或Bart´s等。血清鐵增高,骨髓中鐵粒幼細胞增多。
3、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特點:用鐵治療無效,但用維生素B6治療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檢查:骨髓塗片中細胞外鐵明顯增加,中、晚幼紅細胞的核周圍可見鐵顆粒呈環狀排列,血清鐵增高。
4、鉛中毒:
檢查:紅細胞有嗜堿性點彩,血清中鉛含量增加。紅細胞和尿中原卟啉明顯增加,可高至17.5μg/g以上。
5、慢性感染性貧血:
特點:多呈小細胞正色性貧血,偶呈低色性。鐵治療無反應。
檢查:骨髓中鐵粒幼細胞增多。血清鐵和鐵結合力皆降低。
1、發育障礙。
2、免疫功能低下,易並發感染。
3、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結可恢復胚胎時期的造血功能
4、萎縮性胃炎:胃粘膜表面反復受到損害後導致的粘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粘膜肌層常見增厚。
5、其他
異食癖,吸收不良綜合征,記憶力下降,心臟擴大和心功能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