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病原因】
小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多為先天性血管畸形,多在新生兒期及小嬰兒期發病,通常見於6個月以內的嬰兒。海綿狀血管瘤是由多數血管組織伸延、囊狀擴張匯集成團而形成,因其質柔軟似海綿而命名。可發生於頜面部、四肢、軀幹、腹膜後隙及肝脾等臟器,起病急,進展迅速。若血管瘤體積較小,范圍不大,不呈海綿狀,則不易導致血小板減少。主要死亡原因是出血。
【發病機制】
本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認為是腫瘤內發生血管內凝血,也可能血小板被利用來當作血管瘤內皮層。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亦有認為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血小板作用加強,血管瘤可能產生血小板抗體,對血小板起破壞作用,再者血管瘤中血管不正常,使血小板凝聚停滯於迂曲之血管瘤中,血小板受傷而裂解等。
【治療】 治療目的:控制血管瘤,使其縮小或根除;控制血小板減少及凝血異常。 Kasabach-Merritt綜合征臨床少見,誤診率高,出血重,病死率相對較高.依據血小板減少程度不同,采取不同治療方案,緩解病情,以提供適時的手術時機,糾正凝血障礙、使血小板計數恢復正常,對本癥的預後尤為重要. 1.病因治療:放射線照射血管瘤局部可使其明顯縮小,一般情況下每次照射25.8mc/kg(100倫琴),每周2~3次,總量不超過516mc/kg(2000倫琴),多數病人可在放療6~7次以後見效。固體二氧化碳能產生低溫,使血管瘤冰凍、壞死和萎縮,適用於體表血管瘤,尤其是海綿狀血管瘤,根據血管瘤形狀,在表面敷上一塊相應大小的二氧化碳霜10s左右,每周或隔周1次。手術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是難點是臨床上因血管瘤巨大,多發生於深部組織,供血血管多,使治療變得棘手。 2.補償療法:對於出血量大、血小板降低顯著的病患,需要輸註血小板懸液、濃縮紅細胞等血液制品;凝血機制異常所致的出血,重者應在肝素抗凝基礎上輸註新鮮血液以補充凝血因子;對於本病患者,輸血、輸凍幹人纖維蛋白原及切脾通常無效。 3.藥物治療:腎上腺皮質激素可減少毛細血管脆性,防止出血和提高血小板。尿素與甲潑尼龍單純註射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他藥物有糖皮質激素、幹擾素、血管瘤硬化劑等。 【預後】 本病征預後取決血管瘤發生的部位和大小以及治療情況,病死率在30%以上,一般由於大量出血、敗血癥或血管瘤壓迫呼吸道窒息而死亡,亦可因腦出血或其他器官出血發生癱瘓或死亡,偶見血管瘤內血管栓塞,腫瘤縮小而自愈。
保健品查詢小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中醫治療方法a
中藥材查詢小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西醫治療方法a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小兒血管瘤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