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新生兒黃疸介紹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期(自胎兒娩出臍帶結紮至生後28天),由於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導致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征的病癥,本病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欲不振外,一般無其他臨床癥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復現,或生後2周後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05.2μmol/L(12mg/dl),早產兒超過256.5μmol/L(15mg/dl)稱為高膽紅素血癥,為病理性黃疸。足月兒間接膽紅素超過307.8μmol/L(18mg/dl),則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的幾率較高,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易遺留後遺癥。


原因

  胎齡12周時,羊水中已有膽紅素。這是由胎兒氣管和支氣管樹分泌到羊水中的未結合膽紅素。胎兒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但是體內為低氧環境,必須有更多的紅細胞攜帶氧氣供給胎兒,才能滿足胎兒的需要。因此胎兒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未結合膽紅素,極大部分通過胎盤到母體循環中去清除,故新生兒剛出生時都無黃疸。

  出生後,新生兒必須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獲得氧氣,體內的低氧環境得到改變,紅細胞的需求量減少,於是大量的紅血球被破壞,分解產生未結合膽紅素。新生兒必須自己處理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未結合膽紅素。但這時新生兒的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統發育不成熟,葡萄糖醛酰轉移酶在足月兒要3~5天、未成熟兒要5~7天才成熟,不能把過多的膽紅質處理後排出體外,隻能堆積在血液中。這種膽紅質象黃色的染料一樣,隨著血液的流動,加諸各種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把新生兒的皮膚和鞏膜染成黃色,就發生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症狀

新生兒黃疸早期癥狀有哪些?

  (一)病史

  1、黃疸出現時間 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者應首先考慮新生兒溶血病,其次再考慮巨細胞病毒感染等先天性感染;2~3天者以生理性黃疸最常見,ABO溶血癥亦應除外;4~7天者以敗血癥、母乳性黃疸較多見;7天後出現黃疸者則敗血癥、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均有可能。

  2、黃疸發展過程 新生兒溶血病最快,其次為敗血癥,新生兒肝炎及膽道閉鎖發展較慢且持久。

  3、糞便及尿的顏色 糞色甚淺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兒肝炎或膽道閉鎖可能。

  4、傢族史 傢族有蠶豆病患者應考慮是否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者應除外肝炎。

  5、妊娠史、生產史(胎膜早破、產程延長提示可能有產時感染)、臨產前母親用藥史等。

  (二)臨床癥狀:

  1、生理性黃疸輕者黃疸先見於面、頸,然後可遍及軀幹及四肢,一般稍呈黃色,鞏膜可有輕度黃染,但手心足底不黃,2~3日後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復正常;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時間長達1周以上,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第4周,大小便顏色正常,尿中無膽紅素。糞色甚淺或灰白、尿色深者提示新生兒肝炎或膽道閉鎖。

  2、黃疸色澤輕者呈淺花色,重者顏色較深,但皮膚紅潤,黃裡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面、頸、鞏膜、軀幹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不發生核黃疸。

  5、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可略延遲1~2天出現,黃疸程度較重,消退也較遲,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黃疸常在出生後24h內出現,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復現並進行性加重。重癥的黃疸可以合並核黃疸。除此以外,由於發生原因不同,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癥狀。


飲食保健

新生兒黃疸吃什麼好?

  新生兒黃疸的食療方法

  蘆筍玉米須粥

  取蘆筍 50克,玉米須 200克,薏芯仁 50克,粳米 50克。先將鮮蘆筍、玉米須洗凈,與薏苡仁、粳米同放入沙鍋,快火煮沸後,改用小火煨煮 30分鐘,粥黏稠即成。早晚兩次分服,食粥,嚼服薏苡仁、蘆筍。此粥具有清熱利濕,健脾退黃的作用。

  茵陳蛋湯

  取茵陳 100克,加適量水,濃煎取汁 300毫升,打入雞蛋兩個,加醋 20毫升攪勻,煮沸食用。每日一次,可清熱利濕退黃。

  牡蠣肉玉米須湯

  取鮮牡蠣肉 100克,玉米須 150克。先將玉米須洗凈,切成小段,放入紗佈袋中,紮緊袋口,備用。再將鮮牡蠣肉洗凈,用快刀斜剖成片,與玉米須藥袋同放入沙鍋,加清水適量,快火煮沸,然後改用小火煨煮。待牡蠣肉熟爛後,取出藥袋,濾盡藥,加蔥花、薑末、精鹽、味精各少許,拌勻,再煨煮至沸即成。此湯分兩次服食,有清熱退黃之功效。

  蒲公英稠米湯

  取鮮蒲公英 500克,稠米湯 200毫升。將鮮蒲公英搗爛後,用潔凈紗佈包裹,絞壓取汁,對入米湯中,攪拌均勻。早晚兩次分服;或當飲料,分數次飲用。可清熱解毒,消退黃疸。

  適宜黃疸兒吃的食物

  1、 西瓜

  患黃疸者小便發黃,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3次,每次飲西瓜汁1碗。西瓜能清熱解毒,利小便。

  2、 梨子

  梨子能清熱、解毒、消痰。它含有維生素C1、B1、B2、煙酸和糖,據馬文飛《食物療法》中介紹:“治黃疸病:雪梨,洗凈切片,浸入食醋中,每次吃梨2個,1日3次。”

  3、獼猴桃

  性寒解熱,適宜陽黃者服食。崔禹錫《食經》雲:“和中安肝,主黃疸。”

  4、山楂

  據《福建中醫藥》雜志1966年2期介紹,用北山楂治療黃疸17例,均收到良好的退黃效果。具體方法是:全部采用單味北山楂肉,開始1~2日內,日用量為60克,第3天起減少,以開水浸泡當茶飲服。

  僅供參考,具體請詢問醫生


護理

新生兒黃疸應該如何護理?

  新生兒黃疸護應註意如下幾點:

  (1)註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2)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3)註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保持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4)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治療

新生兒黃疸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1.預防: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註意飲食衛生,食飲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饑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有肝炎史或曾生病理性黃疸嬰兒者,產前宜測定血中抗體及其動態變化,並采取相應預防性服藥措施。在分娩時應加強監護,產後也應對嬰兒進行嚴密的監護,一旦出現癥狀及時治療。

  3)夫妻雙方如血型不合(尤其母親血型為O,父親血型為A、B或AB),或者母親RH血型呈陰性,應定期做有關血清學和羊水檢查,並在嚴密監護下分娩,以防止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

  4)嬰兒出生後就應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及時瞭解黃疸的出現時間及消退時間,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5)新生兒註意保暖,早起開奶。

  2.其他註意事項:

  1)註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以便對重癥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2)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3)註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4)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5)預防並發癥:敗血癥、新生兒肺炎、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

保健品查詢新生兒黃疸中醫治療方法

  濕熱蘊鬱中焦,發為陽黃

  【新生兒黃疸癥狀】面目皮膚發黃,色澤鮮明如橘,哭聲響亮,不欲吮乳,口渴唇幹,或有發熱,大便秘結,小便深黃,舌質紅,苔黃膩。

  【新生兒黃疸治法】清熱利濕

  【新生兒黃疸方藥】茵陳蒿湯加味

  茵陳10克,梔子6克,大黃6克,黃柏6克,鬱金6克,砂仁(後下)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證為陽黃證,因濕熱蘊阻脾胃,肝膽疏泄失常而為病。起病急,全身癥狀及舌象均表現為濕熱壅盛之象是其特征。新生兒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多表現為此型。故治以茵陳蒿湯加味,療效尚穩妥。本方采用茵陳、梔子、黃柏、滑石、苡仁清利濕熱;青皮、川樸、炒三仙、砂仁調氣化滯;大黃、鬱金逐熱散瘀行血退黃。全方組方合理,共奏清熱利濕退黃之效。

  濕熱內蘊,氣滯血瘀

  【新生兒黃疸癥狀】患兒神疲易倦,面目皮膚發黃,顏色逐漸加深,灰暗無華,右脅下痞塊質硬,肚腹膨脹青筋顯露,或見瘀斑、衄血,唇色暗紅,舌見瘀點,苔黃。

  【新生兒黃疸治法】清熱利濕,調氣活血

  【新生兒黃疸方藥】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綠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方癥為黃疸性肝炎,實熱型,濕熱鬱於肌膚,氣不得運,血不得行,膽汁外溢,以致皮膚鞏膜發黃,病程較長,逐漸加重,屬於陰黃。對於此類黃疸,醫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熱毒,活血化瘀藥退黃外,還常用綠茶來降轉氨酶。名老中醫認為,綠茶主治肝膽濕熱,有清肝、醒腦、祛濕、利水、退黃之功。

  濕邪內蘊,肝脾失和

  【新生兒黃疸癥狀】患兒神疲易倦,皮膚、鞏膜發黃,色澤晦暗,尿黃染尿佈,大便色淺黃,質稀粘不成形,食納不佳,舌質淡,苔白微膩。

  【新生兒黃疸治法】健脾化濕,利膽退黃

  【新生兒黃疸方藥】生麥芽9克,茵陳15克,金錢草9克,穿腸草6克,通草3克,黃柏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證屬陰黃。肝膽濕熱蘊鬱於裡,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於肺,發於皮,則周身發黃;或由於濕邪內阻,脾陽不振,膽液為濕所困阻,浸淫肌肉,溢於皮膚。故治療以清熱利濕退黃為主,同時註意護脾胃之氣,升發胃氣,方以生麥芽配伍茵陳既是此理。金錢草、穿腸草、通草、黃柏均為通利之品。對於黃疸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慮濕熱夾雜,內蘊與血分。血瘀不行則黃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參、血竭之類,多可獲效。

  寒濕阻滯

  【新生兒黃疸癥狀】面目皮膚發黃,色澤晦暗,持久不退,精神萎靡,四肢欠溫,納呆,大便溏薄色灰白,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

  【新生兒黃疸治法】溫中化濕

  【新生兒黃疸方藥】茵陳10克,幹薑5克,白術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證多由孕母體弱多病,氣血素虧,胎兒稟賦不足而致;或因濕熱熏蒸日久不愈轉化而成。往往起病緩,病程長,預後較差。臨床表現為陰黃,虛寒之象明顯。與濕熱鬱蒸證的鑒別可以從黃疸的色澤及全身寒熱證象來區分。茵陳蒿利濕退黃,幹薑性溫,幹薑、白術共奏溫中燥濕之象。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四味藥配伍,清熱去濕利膽、治血化瘀退黃之功尤佳。

中藥材查詢新生兒黃疸西醫治療方法

  1.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臥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睪丸用黑佈遮蓋,用單光或雙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2.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誘導肝細胞的微粒體提高活力,轉化未結合膽紅素為結合膽紅素,劑量為4~8mg/kg/日,連服4日或更久,但其作用較緩,3~7日才顯療效。可加用尼可剎米(可拉明)100mg/kg/日以提高苯巴比妥的療效。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3.阻止腸內膽紅素的再吸收:提前喂奶,及時建立腸道菌群,分解腸內膽紅素為尿膽原,盡快排出胎糞,可以減少腸內膽紅素,防止其再吸收,從而減輕黃疸的程度。有人給活性炭0.75g,每4小時1次以減少腸壁再吸收未結合膽紅素(腸肝循環),與光療聯合應用效果較好。

  4.換血療法:適用於溶血性黃疸。是患兒嚴重溶血時搶救生命的重要措施。通過換血可達到換出致敏紅細胞和血清中的免疫抗體,阻止繼續溶血;降低膽紅素,防止核黃疸發生;糾正溶血導致的貧血,防止缺氧及心功能不全。在廣泛采用光療以後,換血已大為減少。

  5.白蛋白:輸註血漿或白蛋白可使血清中遊離的未結合膽紅素附著於白蛋白,從而減少未結合膽紅素與腦細胞結合的機會,降低核黃疸的發生率。在換血1~2小時前,先註入白蛋白lg/kg/次,連用2~4次,或用血漿25ml,每日1~2次,可換出較多的膽紅素。

  6.腎上腺皮質激素:其主要作用是活躍肝細胞酶系統,加強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結合的能力。一般口服強的松每日1~2mg/kg。對較重黃疸病例可靜點氫化可的松5~10mg/kg,或用地塞米松每日0.4mg/kg,待黃疸消退時減量,以至停藥。由於皮質激素常有不良副作用,一般不作常規處理。在普遍應用光療以後,更不需激素療法。

  7.錫~原卟啉:是血紅素加氧酶的抑制劑,能阻止血紅蛋白的分解,從而減少膽紅素的形成。目前該藥已在人工合成,今後可望應用於臨床。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新生兒黃疸應該做哪些檢查?

  體格檢查:觀察黃疸的分佈情況,估計黃疸的程度

  黃疸部位        血清膽紅素μmol/L(mg/dl)

  面、頸部           100.9±5.1(5.9±0.3)

  軀幹上半部         152.2±29.1(8.9±1.7)

  軀幹下半部及大腿   201.8±30.8(11.8±1.8)

  臂及膝關節以下     256.5±29.1(15±1.7)

  手、足             >256.5(15)

  黃染的色澤:顏色鮮明有光澤呈桔黃或金黃色,提示未結合膽紅素為主的黃疸;夾有暗綠色,提示有結合膽紅素的升高。

  確定有無貧血、出血點、肝脾腫大及神經系統癥狀。

  影像學檢查:B超、計算機斷層攝影、核同位素掃描。

  組織學檢查:肝活組織檢查。

  實驗室檢查

  一般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網織紅細胞、有核紅細胞、血型(ABO和Rh系統)

  紅細胞脆性實驗

  高鐵血紅蛋白還原率

  血清特異性血型抗體檢查:診斷新生兒溶血病的主要依據

  肝功能檢查:總膽紅素和結合膽紅素、轉氨酶、堿性磷酸酶、血漿蛋白和凝血酶原

  正常新生兒臍血膽紅素最高約51.3μmol/L(3mg/dl),在生後4天左右達高峰,一般不超過171~205μmol/L(10~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6.5μmol/L(15mg/dl),以後逐漸恢復。凡登白試驗呈間接反應。尿中膽紅素陰性,糞內膽色素增多。


鑑別

新生兒黃疸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糞便有明顯色素應考慮新生兒溶血癥和敗血癥:

  1.如有感染中毒表現,應進行血、尿培養。

  2.如有溶血表現(網織細胞增高,有核紅細胞>2~10/100白細胞),應檢查母嬰ABO及Rh血型,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者即為Rh血型不合;ABO溶血病患兒抗體釋放試驗呈陽性。上述試驗陰性者或出生3、4天後始發病者應除外G6PD缺陷。

  新生兒溶血癥: 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24小時內或第二天, 且逐漸加重,持續一個月或更長,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為溶血性貧血,肝脾大,母嬰血型不合,嚴重者並發膽紅素腦病。 新生兒敗血癥: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3~4天或更晚,持續1-2周,或更長。早期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晚期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溶血性,晚期並肝細胞性,感染中毒癥狀。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內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癥黃疸最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母乳性黃疸: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4~7天,持續2個月左右,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無臨床癥狀。

  生理性黃疸: 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2-3天,約持續1周,以非結合膽紅素升高為主,溶血性及肝細胞性,無臨床癥狀。

  G6P-D缺陷病: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2-4天,12周或更長,非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溶血性貧血,常有發病誘因。

  新生兒肝炎:黃疸開始時間為生後數日至數周,持續4周或更長,以結合膽紅素增高為主,阻塞性及肝細胞性。黃疸和大便顏色有動態變化,GPT升高,激素可退黃。

  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且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黃疸、肝腫大、糞便幾無膽色素、尿色深、尿膽紅素陽性者應考慮新生兒肝炎和膽道閉鎖,因前者常造成較久的基本完全性肝內梗阻,故兩者的鑒別較困難。但是二者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病變發展過程,並有截然不同的治療方法:前者隻能通過早期外科手術,方有可能獲得膽汁引流,可望獲得生存希望;而後者則通過內科藥物治療多能獲得治愈。因此,臨床上對膽道閉鎖早期診斷並與新生兒肝炎作出鑒別,尤為重要。臨床上,需結合病史、查體、實驗室及影像學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方可作出正確判斷。病史及體征

  1、 肝炎男嬰較女嬰多,而膽道閉鎖女嬰較男嬰為多。

  2、 黃疸在肝炎時一般較輕,並有波動性改變,或藥物治療有明顯減輕的情況;而膽道閉鎖黃疽呈持續性加重,糞便呈白陶土色。

  3、 肝炎時肝腫大較膽道閉鎖為輕,一般很少超過右季肋下4cm;膽道閉鎖肝腫大明顯,質硬邊鈍,常伴有脾腫大。

  實驗室檢查 a.血清膽紅素動態檢測:肝炎隨治療病情發展血清膽紅素濃度曲線逐漸下降,而膽道閉鎖隨病情發展血清膽紅素濃度曲線則呈持續性升高。但當重型淤膽性肝炎時亦可表現血清膽紅素濃度曲線持續上升,此時鑒別有困難。 b.低密度血漿脂蛋白-X(Lp-X)測定:在膽道閉鎖時,膽汁在肝內淤滯,血清Lp-X則明顯升高;新生兒肝炎早期呈陰性。倘若生後1.5個月以上Lp-X仍呈陰性,可排除膽道閉鎖的可能。 c.膽酸定量測定:膽道閉鎖早期較新生兒肝炎血清中膽酸明顯增高,動態檢測更有鑒別診斷意義。 d.檢測十二指腸引流液中的膽紅素量:含有膽汁或膽酸可降外膽道閉鎖。 e.血清轉氨酶:早期明顯增高提示肝炎。 f.血清5′-核苷酸酶:明顯增高提示膽道閉鎖。 g.靜註131I玫瑰紅37~148MBq(1~4μCi):收集3天糞便(不能混有尿液)測每分鐘計數,如>10%的註入量即可排除膽道閉鎖。

  影像學檢查及其他 a.B超:首選的無創傷檢查,並可重復動態檢測觀察。在新生兒肝炎時其肝內外膽管呈正常管腔大小開放圖像。在膽道閉鎖時肝外膽道不能探出或呈線形條索狀。膽囊不顯影或呈痕跡癟小膽囊影像,肝常常增大並伴有脾腫大。 b.99mTC-IDA:閃爍法排泄試驗。在膽道閉鎖早期,肝細胞功能尚接近正常,註射放射性藥物後,連續動態觀察5分鐘後可見肝臟顯影,但以後見不到膽管顯影,24小時內皆無排人腸管的影像。而新生兒肝炎雖然肝細胞功能較差,但膽管開放,因而可見腸管內顯示放射性藥物。 c. MRCP(磁共振膽管系統水成像):其分辨率很高,對肝內膽管及其B比鄰關系的成像有助於膽道閉鎖與新生兒肝炎的鑒別。 d.腹腔鏡檢查:腹腔鏡可觀察肝臟大小、形態、顏色。若膽囊呈痕跡外觀或呈蒼白癟小,多確診為膽道閉鎖。 e.肝穿刺病理組織學檢查:對膽道閉鎖的早期鑒別診斷有一定意義。新生兒肝炎時, 以肝實質細胞病變為主,肝小葉結構排列不整,肝細胞壞死,巨細胞性變和門脈炎癥;膽道閉鎖則表現膽小管明顯增生和膽汁栓塞,以門脈區域纖維化為主。  f.剖腹探查 爭取在2個月內施行,如無膽囊宜進一步探查;如有膽囊,應進行膽囊造影,如異常則作肝門空腸吻合術(越早施行效果越好,最遲不超過3個月)。


並發症

新生兒黃疸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敗血癥:表現為發熱、嚴重毒血癥狀、皮疹瘀點、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數增高等。分革蘭陽性球菌敗血癥、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和膿毒敗血癥。以抗生素治療為主,輔以其他治療方法。

  新生兒肺炎:與大孩子肺炎在表現上不完全一樣,多不典型,少數有咳嗽,體溫可不升高。主要癥狀是口周發紫、口吐泡沫、呼吸困難、精神萎靡、少哭、不哭、拒乳。有時就是“感冒”癥狀,如鼻塞、嗆奶。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的呼吸很快(大於45次/分,正常情況下是40~44次/分),甚至可能伴有三凹征(吸氣時胸骨上窩、肋間隙和劍突下凹陷叫三凹征)等呼吸困難的表現。

  膽道閉鎖:出生後持續黃疸,大便成灰白色,嚴重時出現肝衰竭、腹水、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等。

  母乳性黃疸:小兒的營養發育良好,一般情況良好,體重增加,大便為黃色,大便顏色正常。肝、脾不大。小兒的肝功能正常,無貧血。黃疸一般在出生後4-5天出現,逐漸加重,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10天左右,然後黃疸漸漸減輕,3~12周恢復正常水平。

  膽紅素腦病:本病臨床分4期,第1~3期出現在新生兒早期,第4期在新生兒期以後出現。

  (一)警告期 表現為嗜睡、吸吮反射減弱和肌張力減退。大多數黃疸突然明顯加深。歷時12~24小時。

  (二)痙攣期 輕者僅兩眼凝視,陣發性肌張力增高;重者兩手握拳、前臂內旋,角弓反張、有時尖聲哭叫。持續約12~24小時。

  (三)恢復期 大都於第1周末,首先吸吮力和對外界的反應逐漸恢復,繼而痙攣逐漸減輕、消失。歷時2周左右。

  (四)後遺癥期 常出現於生後2個月或更晚。表現為手足徐動、眼球運動障礙、耳聾、智力障礙或牙釉質發育不良等。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新生兒黃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