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嬰兒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患糖尿病危險。寶寶補充維生素D能夠防佝僂病,而英國的研究又發現瞭另一個好處,給嬰兒補充維生素D可降低患糖尿病(如何治療糖尿病)的危險。
寶寶可以從1個月起開始補充維生素D,建議每日400國際單位。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自兩周起即可補充,在最初3個月應每日給800國際單位,以後減至每日400國際單位即可。兩歲以後寶寶生長發育的速度減慢,戶外活動也逐漸增多,因為長出瞭“小牙”,飲食多樣化瞭許多,一般已不需額外補充維生素D。如果寶寶仍然缺乏,可以隔天吃一粒魚肝油。
保健品查詢新生兒糖尿病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新生兒糖尿病西醫治療方法治療目的是:消除糖尿病癥狀;避免或減少酮癥酸中毒及低血糖產生;維持正常生長;防止中晚期並發癥出現。1型糖尿病終身需用胰島素治療。新生兒暫時性糖尿病對胰島素治療較敏感。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新生兒糖尿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一)血
1.血糖測定 血糖測定以靜脈血漿(或血清)葡萄糖為標準。1997年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制定的診斷糖尿病的標準:正常空腹血糖<6.1mmol/L(110mg/dl),空腹血糖6.1~6.9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2h血糖值>11.1mmol/L,即可診斷糖尿病。糖耐量試驗不作為臨床糖尿病診斷的常規手段。
2.血漿C肽測定 C肽測定可反映內源性胰島β細胞分泌功能,不受外來胰島素註射影響。有助於糖尿病的分型。兒童1型糖尿病時C肽值明顯低下。
3.糖化血紅蛋白(HBAlc) 是代表血糖的真糖部分,可反映近2個月血糖平均濃度,是判斷一段時間內血糖控制情況的客觀指標,與糖尿病微血管及神經並發癥有一定的相關性。正常人HBAlc<6%,HBAlc維持在6%~7%,糖尿病並發癥不發生或已發生但不進展,HBAlc>8%,糖尿病並發癥顯著增加。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要求糖尿病的HBAlc控制在<7%,>8%應需采取措施。
(二)尿
1.糖尿 重癥病例治前經常有糖尿,但早期輕癥僅見於餐後或有感染等應激情況下,不少久病者由於腎糖閾升高,雖有高血糖而無糖尿。尿糖可自微量至10g%以上,一般在0.5%~5g%左右,偶可達15g%以上,每日失糖可自微量至數百克。一般而論,在定量飲食條件下失糖量與病情輕重成正比,與血糖高度亦有關系。決定有無糖尿及尿糖量的因素有三:①血糖濃度,②腎小球濾過率,③腎小管回吸收葡萄糖率。正常人腎糖閾為160~180mg/dl;如菊糖清除率為125ml/min,腎小管能回吸收腎小球濾液中葡萄糖250~300mg/min,故血糖正常時尿中無糖。但不少晚期病者由於腎小動脈硬化、腎小球硬化癥等病變,腎血流量減少,腎小球濾過率減低而腎小管回吸收糖的功能相對尚好時,則血糖濃度雖高而無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增高。反之如腎小管再吸收糖的功能降至120mg/min以下,則血糖濃度雖在100mg/dl左右仍可有糖尿,臨床上稱為腎糖閾降低,見於腎性糖尿,為本病重要鑒別診斷之一。
2.蛋白尿 一般無並發癥病者陰性或偶有白蛋白尿,低於29mg/d或20μg/min,白蛋白尿排泄率在30mg~300mg/d,時稱微量白蛋白尿,表明患者已有早期糖尿病腎病,白蛋白尿排泄率>300mg/d時,稱臨床或大量白蛋白尿,常規尿檢可出現蛋白尿,此時病變已非早期,隨病變發展尿蛋白量較多,可達0.5g%(約相當於4+),每日丟失蛋白質在3g以上(正常人<30mg/d),常引起嚴重低蛋白血癥和腎病綜合征。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癥、心力衰竭者亦常有少量蛋白尿,有時於酮癥酸中毒、高滲昏迷伴循環衰竭者或休克失水嚴重影響腎循環時亦可出現蛋白尿。
3.酮尿 見於重癥或飲食失調伴酮癥酸中毒時,也可因感染、高熱等進食很少(饑餓性酮癥)。
4.管型尿 往往與大量蛋白尿同時發現,多見於彌漫型腎小球硬化癥,大都屬透明管型及顆粒管型。
5.鏡下血尿及其他 偶見於伴高血壓、腎小球硬化癥、腎小動脈硬化癥、腎盂腎炎、腎乳頭炎伴壞死或心力衰竭等病例中。有大量白細胞者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往往比非糖尿病者為多見。有腎乳頭壞死者有時可排出腎乳頭壞死組織,為診斷該病的有力佐證。
(三)其它.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測定 糖尿病發病早期,有89.5%病兒ICA,GAD抗體陽性,晚期隻有54.3%陽性,GAD比ICA敏感。疾病初期上述抗體大多可呈陽性,隨著病程進展,胰島細胞破壞日益加重,滴度可逐漸下降,待β細胞全部破壞,抗體消失。
另外應做胸片、B超、心電圖檢查。
病程久的糖尿病患兒應註意有無下述合並癥:糖尿病侏儒(mauriac綜合征)、白內障、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外周神經病變、關節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皮膚改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