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新型隱球菌在組織中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5~12μm,能保留革蘭染色;菌體為寬厚的莢膜所包裹,不形成菌絲和孢子,賴出芽生殖。新形隱球菌在室溫或37℃時易在各種培養基上生長,在沙保培養基上數天內即可長出菌落,呈乳白色,日久呈粘液狀。
根據其莢膜抗原性的不同,新型隱球菌有A、B、C和D四個血清型。國內以A型居多,次為B型和D型,未見C型。莢膜抗原能溶解在腦脊液、血清及尿中,可用特異性血清檢測。研究發現B/C型菌株耐5FC者較A/D型菌株為強。
【發病機制】
存在於土壤及鴿糞中的隱球菌,可隨塵埃一起被人吸入呼吸道內。幹燥的隱球菌直徑僅1μm,能進入肺泡。隱球菌在體外無莢膜包裹,進入體內後很快形成莢膜,帶莢膜的隱球菌具有致病力。侵入人體的隱球菌並不一定致病,細胞免疫在防止隱球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
隱球菌侵入肺部後,少數形成肉芽腫,並出現癥狀。隱球菌可由肺部經血而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該菌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原因可能為:①腦脊液中缺乏抗體;②腦脊液中缺乏補體激活系統;③腦脊液中的多巴胺有利於隱球菌生長。
隱球菌腦膜炎對顱底軟腦膜病變較顯著。蛛網膜下腔有廣泛的滲出物積聚,內含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隱球菌等。也可形成局限性肉芽腫,後者是機體反應較強的表現,由組織細胞、巨細胞、淋巴樣細胞及纖維母細胞組成;隱球菌較少發現,大多存在於巨細胞及組織細胞內。病原菌還可沿血管周圍鞘膜侵入腦實質內,引起腦幹的血管炎,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和軟化,腦實質內亦可形成肉芽腫。隱球菌也可在血管周圍間隙中增殖並在灰質內形成許多肉眼可見的囊腫,囊腫內充滿隱球菌。
皮膚病變有肉芽腫及膠質性損害兩種類型,後者的組織反應較少,內含大量隱球菌。
盡管多數隱球菌感染具有一個自限性,亞急性或慢性過程,但艾滋病病人感染隱球菌則可表現為嚴重的進行性肺炎,伴有急性呼吸困難,其肺部X線征象類似肺孢子蟲感染.彌散性皮膚受累可發生於任何被感染者,引起膿皰丘疹樣小結,或潰瘍形成,有時像痤瘡,傳染性軟疣或基底細胞癌.播散病灶也可發生在皮下結節,長骨末端,關節,肝,脾,腎,前列腺及其他組織.典型的受累組織含有膠腖狀的酵母菌囊塊,此乃由隱球菌囊膜多糖堆積而成,但僅有輕微的或無急性炎癥的變化,尤其是位於腦部的病變.
肺部原發性病變通常無癥狀,呈自限性.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患者,臨床上典型而單一的肺部病變有時可自愈而不發生播散,甚至不需要進行抗真菌治療.肺炎通常引起咳嗽和其他非特異的呼吸道癥狀.在罕見的情況下,可發生伴有腎乳頭壞死的腎盂腎炎.除皮膚病變外,骨,腹部臟器或其他組織局限性病變幾乎無任何臨床癥狀.
隱球菌性腦炎的癥狀多為腦水腫引起,通常無特異性,包括頭痛,視覺模糊,精神錯亂,抑鬱,煩躁不安以及其他行為變化.除眼或面部麻痹外,灶性體征在病程的較晚期時才出現.失明可由腦水腫或視覺傳導束直接受累引起.可有低熱或不發熱.艾滋病病人可有輕微癥狀或無癥狀,腦脊液除有許多酵母菌外其他參數可完全正常.但腦脊液蛋白增加和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增多常見,也可見嗜中性白細胞顯著增多.葡萄糖常偏低,多數病例的腦脊液塗片印度墨染色可見成孢酵母菌形成的窄基芽孢.90%以上的腦膜炎病人的腦脊液和/或血清中,可檢測到隱球菌被膜多糖抗原.
隱球菌侵入人體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亦不相同。
1.皮膚黏膜隱球菌病 10%~15%的隱球菌病患者出現皮膚損害。原發型較為少見,繼發型多由系統性感染經上行播散而來。
(1)皮膚損害:表現為丘疹、水泡、膿皰、傳染性軟疣樣丘疹、痤瘡樣膿皰;皮下組織腫塊、浸潤性結節、膿腫、蜂窩組織炎、水痘樣皮疹、癤腫樣損害、紫斑、疣狀增殖、潰瘍等,無特征性,表面可覆以粘性滲出性薄膜。
(2)黏膜損害:常發生在軟腭、硬腭、舌扁桃體、牙齦、鼻中隔或咽部、上頜竇等處。由血行播散而來,或自皮膚擴展引起。表現為結節、肉芽腫或慢性潰瘍等。
2.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 隱球菌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最常見,臨床上可分4型。
(1)腦膜炎型:最常見。可呈急性、亞急性或慢性過程。表現為腦膜炎的癥狀、體征,起病多較緩。開始可為上呼吸道感染癥狀,輕度頭痛、低熱,體溫波動在37.5℃~38℃。以後頭痛逐漸加重。少數也可開始即現劇烈頭痛、高熱,伴惡心、嘔吐。腦膜刺激征一般較明顯,錐體束征多較輕且出現較晚。
(2)腦膜腔炎型:除腦膜受累外,尚有腦實質受累,故稱為隱球菌性腦膜腦炎。隱球菌可侵犯大腦、小腦、橋腦或延腦,因腦實質受累部位的不同而有相應的腦灶性損害征象性癲癇發作等。
(3)肉芽腫型:較少見,是新生隱球菌侵犯腦實質後形成的一種炎癥性肉芽腫病變。好發於大腦、小腦和腦幹的脊髓部位。位於腦實質內的肉芽腫,可表現為腦部占位性病變的癥狀體征。
(4)囊腫型:由隱球菌刺激腦膜形成囊腫所致。蛛網膜可明顯增厚,蛛網膜腔內可形成單個或多個囊腫,囊腫內為無色透明的液體,表現為顱內占位性病變。
3.肺隱球菌病 肺部是隱球菌侵入的門戶 原發性肺部感染一般癥狀較輕、約有1/3病例無癥狀,又有自愈傾向。初發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繼而表現為支氣管肺炎、可有咳嗽、咳痰、胸部隱痛,痰中可有多量菌體。
4.其他部位的隱球菌病 包括骨和關節以及前列腺、肝、脾、淋巴結等組織器官均可累及。但都較為少見,或常伴發於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及肺隱球菌病。
根據臨床表現,真菌學檢查—般可確診。對於中樞神經系統性隱球菌病,采用膠乳凝集試驗等方法檢查隱球菌多糖抗原對早期診斷有較大參考意義。
1.積極治療基礎病,增強病人機體免疫力。
2.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者應主動給予預防性抗真菌藥物,或免疫增強劑。
3.對危重病人加強保護性隔離,註意保持環境的清潔、幹燥,控制出入人員的流動。
4.積極治療皮膚黏膜的真菌感染,防止血源性播散。
保健品查詢隱球菌病中醫治療方法手術治療 對局限性的皮膚、肺、骨隱球菌病及腦隱球菌肉芽腫等,在抗真菌藥物治療的同時,可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來清除病灶,達到根治。
中藥材查詢隱球菌病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1.抗真菌藥物治療 根據病變部位和患者的免疫狀態的不同,隱球菌病的抗病原治療有差異。無明顯免疫缺陷的肺隱球菌病患者通常無需抗真菌治療而很快自愈。其他部位的隱球菌病,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和有免疫缺陷的肺隱球病患者,如艾滋病等,或同時有肺外隱球菌病,以及肺隱球菌病進行性加重時,均應進行抗真菌治療。
(1)兩性黴素B:仍是治療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的首選藥物,靜脈滴註須從小劑量開始,以後每日遞增。對於危重病人還可采用鞘內註射治療,以提高腦脊液內的藥物濃度。常見兩性黴素B毒副作用:
①即刻反應:如發熱、寒戰、頭痛、惡心、嘔吐及食欲不振。
②重要臟器損害:如腎功能損害,可見於半數患者。尿中出現蛋白,紅、白細胞及管型。若血尿素氮超過正常1倍、血清肌酐高於265.2µmol/L時,應減量或停藥;肝功能及心肌損害亦較常見,曾有出現心室纖顫而死亡的報道。部分患者出現貧血,偶有血小板及白細胞減少。
③電解質紊亂:其中低鉀血癥最多。
④靜脈炎:見於多次註射後的靜脈。孕婦禁用本藥。
(2)兩性黴素B脂質體:減少瞭與人體細胞膜上膽固醇的結合,卻增加瞭對真菌外膜上麥角固醇的結合,且脂質體中的兩性黴素B緩慢釋放進人體內,故降低瞭兩性黴素B的毒副作用,特別是降低瞭對腎的毒性作用。
適應證:各種嚴重的系統性真菌病;用傳統兩性黴素B或其他抗真菌藥治療無效的病人;對傳統兩性黴素B不能耐受或有禁忌的真菌感染,如腎功能不全、明顯的貧血患者等;用於器官移植、骨髓移植等真菌感染的治療和預防。
(3)氟胞嘧啶:對隱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0.097~78µg/ml,口服吸收良好,易透過血腦屏障,腦脊液的濃度可達血濃度的64%~68%。可口服或靜脈用藥。
主要不良反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肝功能損害,造血系統抑制,對腎功能亦有影響。故主張血藥濃度監測,維持在50~100µg/ml的水平為佳。孕婦禁用。
氟胞嘧啶單獨應用易產生耐藥,多與兩性黴素B等聯合使用。
(4)氟康唑:為廣譜三唑類新型抗真菌藥,水溶性好,口服吸收完全,易通過血腦屏障,腦脊液濃度可達血漿濃度的90%。半減期36h,對新型隱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3.12~6.25µg/m1。一般初用靜脈滴註,病情穩定和腦脊液中新型隱球菌陰轉後改為口服。本藥副作用較輕,發生率約10%,有消化道反應如惡心、嘔吐等,其次為皮疹和頭痛、頭暈、失眠等。
單用氟康唑治療隱球菌腦膜炎的療效並不理想,且國外近年陸續有耐藥菌株的出現,故本藥常用於對兩性黴素B和氟胞嘧啶有禁忌、不能耐受或治療失敗者。亦作為長期維持、鞏固療效的用藥。氟康唑可與兩性黴素B或氟胞嘧啶聯合用藥,但對其療效目前尚未達成共識,有待於積累更多的資料。
(5)伊曲康唑:廣譜三唑類抗真菌藥,口服吸收不佳,不易通過血腦屏障,但在腦組織中的濃度較高。對隱球菌的最低抑菌濃度為0.01~12.5µg/ml。不及氟康唑應用廣泛。
2.對癥治療
(1)降低顱內壓:常用20%甘露醇,亦可用人體白蛋白、50%葡萄糖加速尿,靜脈用藥。與甘露醇交替應用,可加強降壓效果。對頑固性顱內高壓內科治療無效者,可用腦室引流方法來減壓。
(2)糾正電解質紊亂:中樞神經隱球菌病患者,由於應用兩性黴素B對腎功能的損害,且大量使用脫水利尿藥物,易造成低血鉀癥,亦可出現低鈉和低氯血癥,均應及時補充。
3.支持療法
(1)營養支持: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病患者體質不佳,很難耐受時間長、毒副作用明顯的抗真菌療法,是導致不能完成療程的重要原因。因此,應盡力保證病人的營養需要。對清醒患者鼓勵其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不能進食者,經鼻飼或靜脈途徑提供,輔以白蛋白等血制品,以維持體力。
(2)免疫促進劑治療:細胞免疫功能障礙常是新型隱球菌致病的基礎。可選用如腦腺肽(素)、γ-幹擾素等細胞免疫促進劑來輔助治療。
4.手術治療 對局限性的皮膚、肺、骨隱球菌病及腦隱球菌肉芽腫等,在抗真菌藥物治療的同時,可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來清除病灶,達到根治。
(二)預後
無明顯免疫缺陷的肺隱球菌病者,無需抗真菌治療常能自愈。隱球菌腦病在完成抗真菌治療後,亦有30%左右不能痊愈。艾滋病患者並發的新型隱球菌性腦膜炎,少有治愈者,通常需終生用藥。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隱球菌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一)腦脊液常規檢查70%的患者腦脊液壓力增加,一般為1.96~3.92kPa(200~400mmH2O),慢性病例可在正常范圍內,外觀清澈、透明或微混。97%病例的白細胞計數輕至中度增多,平均約180/mm3,少數可超過500/mm3,常以淋巴細胞占優勢。90%以上病例的蛋白含量呈輕至中度增高,個別可達400mg/dl以上。糖定量大多減低,少數病例可降至0。氯化物含量輕至中度減低。艾滋病人合並隱球菌腦膜炎時,腦脊液檢查可正常,但病原檢查陽性。
(二)病原檢查
1.塗片 早期腦膜炎腦脊液塗片陽性率可達85%以上,取3~5ml腦脊液,離心沉淀,沉淀物加等量上海墨汁,顯微鏡下檢查。菌體直徑4~6μm,外圈有一透光厚壁,厚度一般為5~7μm,厚膜是致病性隱球菌的標志。以10%氫氧化鉀液處理或直接塗片作鏡檢,則隻見菌體而不見厚膜,常誤認為淋巴細胞。
2.培養 將標本接種於葡萄糖蛋白腖瓊脂培養基上,室溫(25℃)或37℃培養2~5日即可生長。非致病性隱球菌在37℃時不生長。培養無生長時需保留3~4周。痰培養陽性率僅20%,腦膜炎病人腦脊液培養陽性率較高。
3.動物接種 以小白鼠最敏感,將腦脊液或其他標本行腹腔內、尾靜脈或顱內註射,小白鼠在2~8周內死亡,腦內可發現大量隱球菌。
(三)免疫學試驗
1.抗體檢測 隱球菌的厚莢膜內含特異抗原性的多糖體,約90%隱球菌腦膜炎患者的血清或腦脊液中可檢出這一抗原或相應抗體。
2.抗原檢測 以隱球菌抗體包被乳膠,則可用來檢測抗原。腦膜炎病人腦脊液抗原的陽性率達92%,血清的陽性率為75%。而非腦膜炎病人的陽性率為20%~50%。患者體內若存在類風濕因子,則可出現假陽性,須設立類風濕因子陽性對照。腦脊液含抗原而無抗體者提示病變仍在活動,反之則說明病情在好轉中。腦脊液塗片陰性患者的抗原檢測可為陽性。
X線攝片:疑為肺隱球菌病應做X檢查。肺隱球菌病X線檢查無特異性,可見有彌漫性炎性浸潤、支氣管周圍浸潤或類似粟粒結核陰影。肺門及縱隔很少被侵犯。
骨累及時,X線檢查示邊緣清楚的溶骨性損害。
新形隱球菌較其他病原微生物容易被發現,腦脊液的墨汁塗片及真菌培養極為重要。鑒於結核性腦膜炎、腦膿腫、部分治療的化膿性腦膜炎、顱內腫瘤、其他真菌體腦膜炎的腦脊液改變均與隱球菌腦膜炎相似,故是鑒別診斷的重點。隱球菌腦膜炎和結核性腦膜炎及腦腫瘤的鑒別見表1。
表1 隱球菌腦膜炎與結核性腦膜炎及腦腫瘤的鑒別
病 名 | 隱球菌腦膜炎 | 結核性腦膜炎 | 腦腫瘤 |
起病 | 多緩慢,可呈亞急性 | 多呈亞急性 | 慢性 |
發熱 | 早期不明顯,以後多不規則 | 病程中較早出現發熱 | 多無發熱 |
顱神經受累 | 視神經病變及乳頭水腫多見 | 視神經乳頭水腫少見外展神經受累多見,脈絡膜上可見結核結節 | 以外展神經為多 |
腦脊液細胞數 | 輕、中度增多,200/mm3以下多見 | 中度增多,200~500/mm3 | 正常或輕度增多 |
糖 | 明顯減低 | 多數在20~40mg/dl | 正常 |
蛋白質 | 輕、中度增加 | 明顯增加 | 稍有增高,有蛋白細胞分離現象 |
氯化物 | 減低 | 減低 | 正常 |
塗片查菌 | 新形隱球菌 | 結核桿菌 | 無 |
隱球菌抗原檢測 | 陽性 | 陰性 | 陰性 |
腦電圖 | 彌漫性異常 | 彌漫性異常 | 多有定位性改變 |
頭顱CT及腦血管造影 | 無特殊改變 | 無特殊改變 | 可有特殊改變 |
皮膚隱球菌病借損害特征、病理及真菌培養而與粉刺、傳染性軟疣、皮膚結核、孢子絲菌病或惡性腫瘤相鑒別。
2.肺部隱球菌病 應與肺炎雙球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肺結核及肺念珠菌病、肺曲黴病等肺部感染疾病相鑒別。
3.其他隱球菌病 皮膚隱球菌病應與孢子絲菌病、著色芽生菌病及各種慢性潰瘍相鑒別,骨隱球菌病應與骨腫瘤相鑒別。隱球菌性敗血癥應與細菌性敗血癥相鑒別。
可發生伴有腎乳頭壞死的腎盂腎炎.除皮膚病變外,骨,腹部臟器或其他組織局限性病變幾乎無任何臨床癥狀.可並發肉芽腫,囊腫。少數重癥患者可並發腦膜炎,腦水腫,甚至腦疝,敗血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