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鸚鵡熱衣原體為革蘭陰性、圖形或橢圓形嚴格細胞內寄生有特殊發育周期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目前,除鸚鵡外,已報道有100餘種禽類如雞、鴨、鴿等可感染此病原體,可從病鳥傳染給人,亦可在人群中傳播,多由呼吸道傳入。
新近論點認為鸚鵡熱衣原體原是含異基因病原(heterogeneous)並致多種異相疾病的一大組群,在其諸多自然宿主中引起廣譜的疾病,例如腸炎、胎盤炎、乳腺炎、多發關節炎、腦膜腦炎、肺炎、結膜炎及角膜結膜炎等等。
遊離於細胞外的原始小體進入易感的宿主細胞,再組合成網狀小體,並以二分裂方式反復增殖,進而聚合成有感染性的新一代原始小體,在宿主細胞內呈包涵體形。繼之隨被感染的宿主細胞的破裂而遊離出來,再不斷感染宿主健康細胞。完成其一個世代發育周期,通常需24~48h,有時或需更長時間。它們在細胞培養中的發育過程分為三期,首先是代謝基礎組建期,然後是合成DNA、RNA及蛋白的盛期,最後則是感染性原始小體的成熟期。
(二)發病機制
鸚鵡熱衣原體進入人體後,侵入易感細胞,並阻止吞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在局部單核巨噬細胞中繁殖,通過細胞免疫亦可釋放毒性物質入血通過血行散佈至肺等器官。病變常見於肺部,也累及網狀內皮系統。肺部病變是肺泡有炎癥細胞浸潤和滲出,肺泡腔可充滿液體,偶見出血及大量纖維蛋白滲出。肺泡壁和肺間質組織明顯增厚,出現水腫及壞死。胸膜、心、腎、神經系統及消化道可出現病變。在肺巨噬細胞、心包和心肌、肝星形細胞內均可見到嗜堿性包涵體。
潛伏期 5~21天,短者3天,長者45天。大多突然發病,出現發熱,寒戰,周身不適和厭食。突然高熱達39~40℃,可伴有惡寒戰栗。體溫持續升高2~3周,然後緩慢下降。有劇烈而彌漫性的頭痛,可持續7~10天。過程可輕可重,視病人的年齡和病變范圍而定。常大汗不止並有惡心嘔吐。有肌痛、咽痛及胸痛等。肌痛累及全身,尤其是軀幹和四肢。多數患者都有呼吸道癥狀,咳嗽多發生在第3~6病日,以幹咳為主,但有時有粘液膿性痰。肺炎發生率高達85%~90%。病情發展時可出現發紺、煩躁、昏迷等。偶有鼻出血或斑疹,伴有緩脈。
未經治療,鸚鵡熱可能致死,病死率可達30%,同時出現玫瑰色斑疹、結節紅斑或多形紅斑,但多數病人在持續10~21天後,皆能漸恢復。 但如果出現脈搏和呼吸進行性顯著加快為不祥征兆。
對暴發流行時的診斷,一般並無困難。在多發特定職業人群中,根據臨床表現及流行病學接觸史等,也不難診斷。根據病原學血清學的陽性結果,即可作出確診。但在散發病例中誤診率高達80%~100%。
預防
(1)流行性鸚鵡熱是能被預防的疾病,即通過檢疫和對一切進口鸚鵡應用四環素。
(2)一定要避免與鴿棚內已感染的鴿子(如賽鴿和信鴿),其他發病的鳥類,羽毛塵埃及鴿籠內的東西接觸。進口鸚鵡必須用金黴素處理過的飼料強制性喂養 45天以控制傳播,這種辦法一般(並非絕對)可消滅鳥血液和糞便中的病原體。這一措施也有助於控制本病在為出售而飼養的火雞中流行。由於咳嗽的飛沫和痰液可以通過吸入而感染別人,所以當根據臨床和流行病學背景(接觸可能的傳染源)懷疑本病時,應對病人嚴加隔離。
(3)預防非鸚鵡鳥類所致鸚鵡熱困難較多,因此仍將成為人類感染的可能來源。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尤顯必要。
目前尚無疫苗上市
保健品查詢鸚鵡熱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鸚鵡熱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避免與患鳥接觸,註意個人防護。如果不慎得病,采用是用抗生素(四環素、多環西素)治療鸚鵡熱,用法與用量如下:
四環素0.5g,4次/d口服;或多西環素100mg,2次/d口服,10~14天為1療程。一般服藥48h後,絕大多數患者均可退熱,但必須繼續服用至少3~7天,為防止復發可繼續服藥至21天。
若不能口服時,可用四環素0.5g加入葡萄糖液200ml中靜脈滴註。也可用青黴素G,每日200萬U,肌註或靜滴。
對癥療法亦應重視,進食困難者給予補液。呼吸窘迫者應給吸氧或作機械呼吸。
(二)預後
未經治療,鸚鵡熱可能致死,但多數病人在持續10~21天後,皆能漸恢復。少數嚴重病例可發生重型肺炎、心肌炎、黃疸及腦炎,導致死亡。多數患者退熱後經1~3周即可恢復。若3個月內又出現癥狀即為復發,復發率約為21%。再感染次數不等,或有2~5次之多,但也有8~12年的帶菌過程中反復發病的。抗生素應用前的病死率為20%~40%,今已降至2%以下。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鸚鵡熱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實驗室檢查:
確診可由細胞培養分離病原體。由於實驗室獲致鸚鵡熱衣原體感染的事,已被充分證實,故細胞培養已少問津,而以血清學檢查診斷為宜。如擬事培養,應在生物學安全可靠的隔離室內操作。急性病期間,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皆可用於分離病原。重型病例可出現末梢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稍有增減,淋巴細胞始終正常,嗜酸細胞減少,多數患者呈核左移或出現中毒顆粒,血沉加快。
血清學檢查:依據血清中補體結合抗體效價的增長,為此可以急性期和3~6周恢復期血清進行測試。取發這些血清做補體結合試驗,效價4倍以上增長即可確診,若效價在1∶16以上也有診斷意義。間接免疫熒光檢測特異抗體可用於早期快速診斷和流行病學調查。
其它輔助檢查:
急性期患者血、痰、鼻咽分泌物或活檢標本中分離病原體,陽性率通常僅11%~17%,且有實驗室感染的可能,故少用於診斷。
必要時對接觸過的可疑鳥類作病理及病原學檢查,以確診傳染源及患者被感染的過程。
胸部X線攝片可見支氣管炎型的肺浸潤灶,以下葉為多。或表現為間質性肺炎,有時可見粟粒樣實變灶。
急性期應與傷寒、鉤端螺旋體病、佈氏桿菌病、Q熱及病毒性感染等發熱疾病相鑒別。一旦肺部出現病變及呼吸道癥狀時,應與細菌性肺炎鑒別。細菌性肺炎主要有感染性和理化性如放射線、毒氣、藥物以及變態反應性如過敏性肺炎等,臨床所見絕大多數為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體、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感染性肺炎,其中以細菌最為常見。
若病情較輕而又咳嗽不止時應與衣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的病原為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neumoniae),是新發現的一種衣原體,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聲音嘶啞、幹咳、有時發熱、咽痛等咽炎)鑒別。劇烈頭痛應與腦膜炎(此病通常伴有細菌或病毒感染身體任何一部分的並發癥,比如耳部、竇或上呼吸道感染。)鑒別。
嚴重患者可並發以下癥狀:
肺炎:發熱,呼吸急促,持久幹咳,可能有單邊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時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絲。
心肌炎:病人可有發熱、疲乏、多汗、心慌、氣急、心前區悶痛等。
心內膜炎:全身感染癥狀、心臟癥狀、栓塞及血管癥狀。
肺水腫 :臨床上較常見的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表現為極度呼吸困難,端坐呼吸,紫紺,大汗淋漓,陣發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紅色泡沫痰,雙肺佈滿對稱性濕囉音,X線胸片可見兩肺蝶形片狀模糊陰影,晚期可出現休克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