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大腦凸面腦膜瘤介紹

  大腦凸面腦膜瘤是指大腦半球外側面上的腦膜瘤,主要包括大腦半球額、頂、枕、顳各葉的腦膜瘤和外側裂部位腦膜瘤,在腫瘤和矢狀竇之間有正常腦組織。臨床可能僅表現為癲癇癥狀,易被忽略。


原因

  (一)發病原因

  早期曾有人認為,本病與腦外傷有關,但是近年來研究表明二者沒有因果關系。

  (二)發病機制

  大腦凸面腦膜瘤的病理類型以內皮型和纖維型最多見,腫瘤多呈球形,與硬腦膜有廣泛的粘連,並可向外發展侵犯顱骨,出現骨質發生增生、吸收和破壞等改變。腫瘤接受頸內動脈及頸外動脈的雙重血供。


症狀

大腦凸面腦膜瘤早期癥狀有哪些?

  大腦凸面腦膜瘤病史一般較長,因腫瘤所在的部位不同而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顱內壓增高癥狀 見於80%的患者,由於腫瘤生長緩慢,顱內高壓癥狀一般出現較晚。腫瘤若位於大腦“非功能區”,如額極,較長時間內患者可隻有間歇性頭痛,頭痛多位於額部和眶部,呈進行性加重,隨之出現惡心、嘔吐和視盤水腫,也可繼發視神經萎縮。

  2.癲癇發作 額頂葉及中央溝區的凸面腦膜瘤可致局限性癲癇,或由局限性轉為癲癇大發作。癲癇的發作多發生於病程的早期和中期,以癲癇為首發癥狀者較多。

  3.運動和感覺障礙 多見於病程中晚期,隨著腫瘤的不斷生長,病人常出現對側肢體麻木和無力,上肢常較下肢重,中樞性面癱較為明顯。顳葉的凸面腦膜瘤可出現以上肢為主的中樞性癱瘓。腫瘤位於優勢半球者尚有運動性和感覺性失語。腫瘤位於枕葉可有同向偏盲。

  4.頭部骨性包塊 因腫瘤位置表淺,易侵犯顱骨,病人頭部常出現骨性包塊,同時伴有頭皮血管擴張。

  通常凸面腦膜瘤體積很大時,診斷比較容易。20世紀70年代以前本病的診斷主要依靠頭顱平片和腦血管造影,70年代以後CT應用於臨床,對此病可做出非常明確的診斷,而且比MRI更清楚。因在後者的圖像中有時腫瘤與水腫混在一起,影響定性診斷。如術前懷疑腫瘤與矢狀竇有關,需行腦血管造影或MRI加以證實。當然,對診斷凸面腦膜瘤,腦血管造影並不是必需的。


飲食保健

大腦凸面腦膜瘤吃什麼好?

護理

大腦凸面腦膜瘤應該如何護理?

 


治療

大腦凸面腦膜瘤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保健品查詢大腦凸面腦膜瘤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大腦凸面腦膜瘤西醫治療方法

  (一)治療

  大腦凸面腦膜瘤一般都能手術完全切除,且效果較好。與腫瘤附著的硬腦膜及受侵犯的顱骨亦應切除,以防復發。

  對於CT或MRI顯示腫瘤周圍有明顯水腫者,術前幾天可給予皮質激素治療,在開顱時給予20%甘露醇1g/kg,15min內靜滴完,對於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有幫助的。

  手術時患者頭部應稍高於身體水平線,使術中出血減少。在使用裝有頭架的手術臺上手術時,旋轉頭的位置時,勿使頸靜脈受壓。對顳部腫瘤更應註意,防止靜脈回流受阻,增高顱內壓。切口的設計除瞭要考慮到充分暴露腫瘤,保證皮瓣的血運,也還要註意病人的美觀,使切口盡量隱蔽在發際內。頭皮及骨瓣可一起翻轉,也可鉆孔後取下骨片;如顱骨被腫瘤侵犯並穿破,可咬除或用銼刀銼平被侵蝕部分;單純內板受侵蝕,可將其煮沸30min,使瘤細胞被破壞。翻開骨瓣是整個手術出血最多的階段,應立即采用電凝、縫紮或沿腫瘤切開硬腦膜等方法止血。由於硬腦膜的出血多來自腦膜中動脈,因此於硬腦膜中動脈近端縫紮是比較簡單易行的方法,可避免廣泛的電灼硬腦膜致使其收縮,影響硬腦膜縫合。腫瘤與硬腦膜的附著點如果較寬,可沿其四周切開;如附著點小,可采用馬蹄形切口。應盡可能減少腦組織的外露。被腫瘤侵蝕的硬腦膜可去除,用人工硬腦膜或筋膜修補。切除和暴露腫瘤應交替進行。可用超聲吸引器將瘤內逐漸吸空,然後再從瘤表面分離,以避免過度牽拉腦組織。有些軟腦膜血管向腫瘤供血,可在分離腫瘤與瘤床之間電凝後剪斷,並墊以棉條,直至腫瘤從腦內分離開。

  凸面腦膜瘤術後恢復較平穩,但要註意血腫或腦水腫的發生。術後病人遲遲不清醒、出現癲癇大發作、清醒後再度意識障礙以及出現新的神經功能障礙均應及時行腦CT掃描,排除術後血腫。病人術後在ICU或麻醉康復病房是最為理想的。對術前有癲癇發作者,術後應保持血中抗癲癇藥的有效濃度並維持6~12h,通常給予苯巴比妥肌註,直至病人清醒後改為口服抗癲癇。有些作者認為,對大腦半球前和中1/3的腦膜瘤術後應常規給予抗癲癇藥,預防癲癇發作。應用顯微手術技術切除大腦凸面腦膜瘤,術後多不會出現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害加重的情況。如病人有肢體運動障礙,術後應被動活動肢體,防止關節失用性僵直和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為防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也可給病人穿彈力襪,鼓勵病人及早下床活動。

  (二)預後

  凸面腦膜瘤手術切除效果好,本組手術死亡率1.15%。特別是應用瞭顯微手術,術後不會增加病人的神經功能缺損。術中如能將受腫瘤侵蝕的顱骨和硬腦膜一起切除,術後復發率並不高。否則,術後復發和術後癲癇是本病兩個大問題。對術後復發者可再次行開顱手術切除腫瘤。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大腦凸面腦膜瘤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大腦凸面腦膜瘤應該做哪些檢查?

  1.腦電圖檢查 曾是凸面腦膜瘤的輔助診斷方法之一,近年來已被CT所代替。目前腦電圖的作用在於術前和術後對病人癲癇情況的估價,以及應用抗癲癇藥物的療效評定。

  2.腦血管造影 可以瞭解腫瘤的血運情況、供血動脈的來源[頸內和(或)頸外動脈]、大腦中動脈是否受腫瘤壓迫而移位及引流靜脈是否通向側裂靜脈等。可見到額顳及中央區局部血供的特征性移位,枕區腫瘤血管表現不很明顯,椎動脈造影可見大腦後動脈增粗。腫瘤一般由頸內、頸外動脈雙重供血,動脈期可見顱內腫瘤區病理性血管,由於腫瘤血運豐富,靜脈期腫瘤染色清楚,呈較濃的片狀影,具有定位及定性診斷的意義。

  3.CT掃描 可見腫瘤所在部位有密度均勻、增強明顯的團影塊,邊緣完整,腫瘤周緣常可見腦組織水腫帶。

  4.MRI掃描 腫瘤信號與腦灰質相似。T1加權像為低到等信號,T2加權像為等或高信號,腫瘤邊界清楚,常可見到包膜和引流靜脈,亦可見到顱骨改變。水平位和冠狀位攝片能清晰顯示腫瘤與鄰近結構的關系。


鑑別

大腦凸面腦膜瘤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大腦凸面各不同部位的膠質瘤,一般生長速度較腦膜瘤為快。根據其所處大腦凸面部位的不同,癥狀各異,但其相應癥狀的出現都早於而且重於同部位的腦膜瘤。額極部的膠質瘤在早期很難與同部位的腦膜瘤相區別,但是一旦其臨床癥狀出現,則進展速度快。腦血管造影顯示相應部位的血管位移。


並發症

大腦凸面腦膜瘤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如進行手術治療,可能發生以下並發癥:

  1.腦水腫 多由於術中操作或靜脈受損所致,術中應仔細操作,術後脫水、降顱壓等常規處理即可。部分患者術前即已有大片腦水腫區域,術後仍需脫水處理。

  2.術後腦內血腫 原因可能是術中止血不徹底,也可能是動脈自發性破裂出血。關顱前仔細止血,增加胸腔壓力,檢查瘤槽創面和放置合適的引流管可有效防止該並發癥,出現突然頭痛、嘔吐、肢體活動障礙、昏迷後應及時復查CT。若發現術後出血較多,患者出現明顯的壓迫或失血癥狀,應立即再次手術清除血腫,防止腦疝。

  3.肢體偏癱、偏盲、失語等功能障礙 多為術中損傷功能區所致,手術時仔細操作是關鍵,發生後應用神經營養藥物可改善。少數患者因切除腫瘤後因受壓腦組織血流過度灌註、水腫等原因,可發生一過性功能喪失。

  4.腦膜炎 腦膜炎多發生於手術後1周左右,患者多持續高熱、有頸部抵抗感、腦脊液白細胞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但腦脊液細菌培養可為陰性。預防腦膜炎的發生是關鍵,因此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腫瘤殘餘,術後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拔除引流管後預防性進行腰椎穿刺都是關鍵。一旦確診為腦膜炎後,應早期足量應用抗生素,多次腰椎穿刺引流腦脊液,也可以腰椎穿刺置管引流,必要時進行抗生素鞘內註射。

  5.其他 如患者術前合並心、肝、肺、腎等功能障礙,術後可能會出現器官功能衰竭。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大腦凸面腦膜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