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中暑介紹

  中暑是由於高溫環境中發生的一組急性疾病。根據其主要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常分為三型:①熱射病是因高溫引起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熱平衡失調使體內熱蓄積,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無汗為主要癥狀。由於頭部受日光直接曝曬的熱射病,又稱日射病。②熱痙攣,又稱中暑痙攣,是由於失水、失鹽引起肌肉痙攣。③熱衰竭,又稱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圍循環容量不足,引起虛脫或短暫暈厥,後者又稱熱昏厥。


原因

  中暑是由於在高溫高濕環境下,人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人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

  (一)發病原因  患者對高溫環境適應能力減退,體內產熱和吸收熱量超過散熱量是致病的主要原因。

  1、氣候和環境的原因: 夏天的7、 8、 9 月,我地區的氣溫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期, 日平均氣溫達到32℃以上,濕度大於60%。

  2、自身原因:平時運動量小,尤其在室外活動少,對疾病的抵抗力和熱耐受力較差。 特別對於新生來說是一個新的環境,飲食和睡眠都不十分好。  針對中暑的原因,中暑的預防是關鍵。

  3、其他:有時氣溫雖未達到高溫,但由於濕度較高和通風不良,亦可發生中暑。老年、體弱、疲勞、肥胖、飲酒、饑餓、失水、失鹽、穿著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及發熱、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心血管病、廣泛皮膚損害、先天性汗腺缺乏癥和應用阿托品或其他抗膽堿能神經藥物而影響汗腺分泌等常為中暑的發病因素。如果機體產熱大於散熱或散熱受阻,則體內就有過量的熱蓄積,引起器官功能和組織的損害致中暑。

  (二)發病機制

  熱射病的發病機制是由於人體受外界環境中熱原的作用和體內熱量不能通過正常的生理性散熱以達到熱平衡,致使體內熱蓄積,引起體溫升高。

  熱痙攣的發生機制是高溫環境中,人的散熱方式主要依賴出汗。一般認為一個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為6L,但在高溫中勞動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鈉約0。3%~0、5%。因此大量出汗使水和鹽過多丟失,肌肉痙攣,並引起疼痛。

  熱衰竭的發病機制主要是由於人體對熱環境不適應引起周圍血管擴張、循環血量不足、發生虛脫;熱衰竭亦可伴有過多的出汗、失水和失鹽。

 


症狀

中暑早期癥狀有哪些?

  根據發病過程及輕重,將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1、先兆中暑的癥狀為:大量出汗、口渴、明顯疲色、四肢無力、頭昏眼花、胸悶、 惡心、註意力不集中、四肢發麻等,體溫正常或略高,一般不高於37.5℃。

  2、輕度中暑有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幹熱等,或早期呼吸循環衰竭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 體溫升高到38℃以上、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

  3、重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如果還出現昏倒或痙攣,或皮膚幹燥無汗,體溫在40℃以上,說明中暑嚴重,應緊急處置,昏迷者針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時,及時送醫院治療。

  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的分類法,中署有9種類型:熱射病、日射病、熱虛脫、熱痙攣、水中毒、因人體失水所致的熱衰竭、全身脫水、對熱氣候無力反應(暫時性的熱疲勞)、足和小腿的熱浮腫。

  熱射病的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41℃以上)、無汗和意識障礙。

  熱痙攣常發生在高溫環境中強體力勞動後。患者常先有大量出汗,然後四肢肌肉、腹壁肌肉,甚至胃腸道平滑肌發生陣發性痙攣和疼痛。

  熱衰竭常發生在患者對熱不適應,體內常無過量熱蓄積。

  日射病:是指因陽光直接照射對人體的強烈或持久影響而引起的熱射病。日射病的臨床癥狀和發病機理與熱射病類似。

  它們的差別隻在病因學方面:日射病時引起體內超過生理界限(600-1000千焦耳/小時)的熱蓄積的主要因素是,陽光的紅外線照射,以及高山沙漠地帶的地面土壤散熱,共次是周圍空氣的對流熱量。

  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的主要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雖有所不一,但在臨床上可有二種或三種同時並存,不能截然區別。

  熱虛脫:是經常伴隨熱射病的一種綜合征,並把它單獨分類為一種疾病類型。在輕癥患者突然出現全身虛弱、頭暈、嘔吐、耳 鳴、兩眼發黑,有可能意識喪失。熱虛脫的很典型的癥狀,是大量出汗,表皮蒼白,脈搏微弱,有動脈血壓降低。

  水中毒:在細胞外失水時又發生細胞內水分過多的情況下出現。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發生水中毒者是因為隨著出汗丟失很多鹽,接著缺鹽,再加上由於過度飲水造成水負荷過多所致。患者的全身情況,相對地還過得去。體溫正常或者略有升高,動脈血壓無變化。患者厭惡飲料和水飲用未加鹽的水引起惡心、嘔吐。本病特征是肌肉痙攣。神經精神性障礙有多種多樣:抑鬱、意識錯亂或極端興奮、頭痛。

  全身脫水:其特征是全身狀態嚴重,體力衰弱。常出現澹妄、幻覺、低血壓,轉人虛脫。舌下垂,疼痛。其他臨床癥狀,隨著細胞內或細胞外失水誰占優勢而有所不同。

  對熱氣候的作用無力反應或暫時性熱癱勞:長時間停留在炎熱氣候中發生。除炎熱條件外,還有其他某些因素影響共發生:工作單調,飲食平淡,消息閉塞,缺乏生活設施等等。對於炎熱的神經反應表現為工作遲鈍、易激動、容易疲乏、恐俱、抑鬱。未見體溫調節和水一鹽代謝發生障礙。

  小腿和足熱浮腫:在炎熱氣候條件下水鹽代謝有巾等程度、但長期障礙時發生。本癥的發病機理是由於炎熱的影響發生繼發性高醛固酮增多癥。水電解質平衡發生障礙並且由於鈉滋留發生血鈣過少性鹼中毒。在炎熱氣候中停留到第 3天時,可在足、踩和小腿部出現輕度浮腫。


飲食保健

中暑吃什麼好?

  一,中暑後應該吃什麼,怎麼吃:

  盛夏時節,環境溫度過高,空氣濕度大,人體內熱量不易散發,熱量積存過多,這樣會導致體溫調節中樞失控而發生中暑,因此,防暑除瞭註意物理降溫之外,還要註意在飲食方面的調理。在調味方面可用醋、大蒜、生薑、芥末等酸、辛、香等作料,起到清瘟殺菌、解毒和增強食欲的作用。夏天做菜可適當咸一些,因為出汗比較多,帶走的鹽分也多;另外,大量喝水也會沖淡胃液,所以,菜中適當多放些鹽來補充鹽分是必要的。夏季還可吃點生薑,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對心臟、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心跳加速,血流循環加快,汗毛孔張開,汗液排泄通暢,對防暑有一定的好處。

  1.補充維生素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因此,可多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

  2..補充蛋白質夏季人體營養消耗大,代謝機能旺盛,所以,要常吃些富含優質蛋白質,又易於消化的食品;

  3.多喝湯。當人出汗比較多,體液損耗比較大的時候,多喝湯既能及時補充水分,又有利於消化吸收。簡單易學的“防暑湯”如山楂湯、綠豆酸梅湯、金銀花湯、西瓜翠衣湯等。

  4.多飲茶。研究人員對炎熱天喝溫茶水和喝飲料的兩組人員的測定表明,溫茶能降低皮膚溫度1-2度,而冷飲隻能使口腔周圍變冷;喝茶者感覺清涼舒適,渴感全消,而喝冷飲者,周身不暢,渴感未消。高溫作業者,如能在溫茶中適當加點鹽,以彌補出汗過多而丟失的鹽分,對預防中暑更有裨益。

  5.多吃粥。在炎熱的夏季,人的腸胃因受暑熱刺激,功能會相對減弱,容易發生頭重倦怠、食欲不振等不適,重者還會中暑。因此,夏季喝消暑保健粥則是飲食調理措施之一,如綠豆粥、金銀花粥、薄荷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等。

  6.多吃青菜。天熱濕氣重,人們一般都喜歡吃清淡味鮮而不油膩的食物,而青菜既有這種特點,又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元素。所以,應盡量多吃青菜,如各種豆類、瓜類、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涼拌生吃,也可放少許瘦肉絲炒熟吃。

  7.多吃瓜果。瓜果汁多味甜,不僅生津止渴,也能清熱解暑。西瓜味甜多汁性涼,是清暑解渴的瓜類之首。另外,香瓜、黃瓜洗凈之後生食,或榨汁之後飲用,都有很好的清熱解暑作用。獼猴桃含有大量維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熱解暑作用,是高溫和野外作業人員經常選用的果品和飲料。

   二、中暑後不該吃什麼

  中暑後的飲食四大忌,夏季,天氣炎熱,特別是進入盛夏後,空氣濕度明顯增大,空氣流通性差,天氣更加顯得悶熱異常。常在室外勞作的人們,很容易中暑。中暑後除及時采取治療外,在飲食上也有四忌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

  第一,忌大量飲水。中暑的人應該采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切忌狂飲不止。因為,大量飲水不但會沖淡胃液,進而影響消化功能,還會引起反射排汗亢進。結果會造成體內的水分和鹽分大量流失,嚴重者可以促使熱痙攣的發生。

  第二,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中暑的人大多屬於脾胃虛弱,如果大量吃進生冷瓜果、寒性食物,會損傷脾胃陽氣,使脾胃運動無力,寒濕內滯,嚴重者則會出現腹瀉、腹痛等癥狀。

  第三,忌吃大量油膩食物。中暑後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如果吃瞭大量的油膩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使大量血液滯留於胃腸道,輸送到大腦的血液相對減少,人體就會感到疲憊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第四,忌單純進補。人們中暑後,暑氣未消,雖有虛癥,卻不能單純進補。如果認為身體虛弱急需進補就大錯特錯瞭。因為進補過早的話,則會使暑熱不易消退,或者是本來已經逐漸消退的暑熱會再卷土重來,那時就更得不償失瞭。

  三,飲食避暑良方:

  方1

  【方 劑】楊梅、酒。

  【制作法】浸泡3 天,每次食楊梅5 枚,每日2~3 次。

  【功 效】預防中暑。

  方2

  【方 劑】紅葡萄酒,大麥茶。

  【制作法】紅葡萄酒摻入水,制成冰塊,放人大麥茶食用。

  【功 效】本方可解暑降溫。

  方3

  【方 劑】綠茶1 克、蜂蜜25 克。

  【制作法】開水300~500 毫升,浸泡5 分鐘後溫飲,或煎服,日服1 劑。

  方4

  【方 劑】茶葉適量。

  【制作法】沸水沖泡,趁熱飲服。

  方58

  【方 劑】綠餘2 克、柿葉10 克。

  【制作法】9~10 月份采柿葉4000 克,切碎,蒸30 分鐘,烘幹後備用,每次按上述劑量,加開水400~500 毫升,浸泡5 分鐘,分3 次飯後溫服,日服1 劑。

  方6

  【方 劑】金銀花15~30 克,蜂蜜30 克。

  【制作法】金銀花煎取汁液,晾涼後,分次與蜂蜜沖調,代茶飲用。

  【功 效】身熱面赤耳聾,胸悶脘痞,下利稀水,小便短赤,不甚渴飲。

  方7

  【方 劑】銀花15 克、菊花15 克、山植15 克、蜂蜜150 克。

  【制作法】上3 味煎汁,過濾去渣,調入蜂蜜攪勻,燒至微沸,代茶徐徐飲之。

  【功 效】傷暑、身熱、煩渴、眩暈。

  〖說明〗可作為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癥、化膿性疾病患者的保健飲料,或暑熱季節的清涼飲料。

  方8

  【方 劑】茶葉9 克、甘菊花15 克、霍香、生甘草各10 克。

  【制作法】開水沖泡,代茶飲。

  【功 效】預防中暑及暑毒。

  方9

  【方 劑】鮮荷葉100 克、蜂蜜100 克。

  【制作法】水煎服,每天1 劑,連服數天。

  方10

  【方 劑】黃瓜1500 克、蜂蜜100 克。

  【制作法】黃瓜洗凈去瓤切條,放砂鍋內加水少許,煮沸後去掉多餘的水,趁熱加蜜調勻,煮沸,隨意食用。

  方11

  【方 劑】幹百合100 克、蜂蜜150 克。

  【制作法】同入大碗內蒸1 小時,趁熱調勻,待冷裝瓶備用,可適量常服。

  方12

  【方 劑】鮮苦瓜1 條、綠茶3 克。

  【制作法】苦瓜去瓤切碎,與綠茶加水煎服。

  方13

  【方 劑】 綠豆60克,鮮絲瓜花8朵。

  【制作法】 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綠豆至熟,然後撈出豆,再加入絲瓜花煮沸。溫服湯汁。

  【功 效】 清熱,解暑。治夏季氣溫酷熱引起的中暑

  方14

  【方 劑】 綠豆100克,紅糖25克。

  【制作法】 將綠豆煮爛,用勺在鍋中搗碎如泥,再以文火煮至無湯,加紅糖調味即成。食之。

  【功 效】 清熱解毒。治小兒暑熱生瘡疔。夏季炎熱時小兒常食用解暑清熱,除煩解渴之功用。

  方15

  【方 劑】 浸發海帶100克,冬瓜500克,去皮蠶豆瓣100克,香油及鹽適量。

  【制作法】 將海帶和蠶豆瓣一起下鍋,用香油煸炒一下,然後添加500克清水,加蓋燒煮,待蠶豆煮熟時,在把冬瓜和鹽一並放入,繼續燒至冬瓜九成熟,即可停火出鍋。

  【功 效】 消暑利尿。治中暑頭昏、頭痛、煩渴。

  方16

  【方 劑】 鮮冬瓜一個。

  【制作法】 將冬瓜洗凈,切成碎塊,打成汁。盡量飲服。

  【功 效】 消暑,清熱,除煩。制中暑後煩躁不安、口渴、尿黃,有清熱利尿之作用。

  方17

  【方 劑】 白扁豆50克,冰糖30克,鮮荷葉1小張,大米50克。

  【制作法】 先用清水把白米洗凈,浸泡。鍋內加水三碗煮白扁豆,水費後下白米小火煎煮,待扁豆已黏軟,放入冰糖及洗凈的鮮荷葉,再煮20分鐘即成。食之。

  【功 效】 消暑解熱,和胃厚腸,止泄瀉。

  方18

  【方 劑】 鮮楊梅500克,白糖80克。

  【制作法】 將楊梅洗凈,加白糖共裝入瓷罐中搗爛,加蓋(不密封,稍留空氣),7~10天自然發酵成酒。再用紗佈絞汁,即成約12度的楊梅露酒,然後倒入鍋內煮沸,待冷裝瓶,密封保存,時間越久越佳。夏季飲用最宜。

  【功 效】 預防中暑。

  方19

  【方 劑】 鮮薑、大蒜、韭菜各適量。

  【制作法】 洗凈,薑蒜去皮,共搗爛取汁,灌服。

  三,治療中暑偏方(隻供參考,詳情應該咨詢醫生)

  方1

  〖組成〗生薑。

  〖用法〗搗爛取汁,滴入鼻內,每側鼻孔滴入約5~7 滴,15~17 分鐘1次,至患者蘇醒為止。

  〖主治〗暑犯心包之中暑。

  方42

  〖組成〗茶葉6 克,蕾香、佩蘭各9 克。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飲。

  〖主治〗暑熱吐瀉。

  〖組成〗茶葉10 克、食鹽5 克。

  〖用法〗放入1000 毫升開水浸泡,代茶飲。

  〖主治〗夏季頭暈。

  方3

  〖組成〗決明子30 克(炒熟研碎)、山植40 克、茶葉10 克。

  〖用法〗加水1000 毫升煎煮20 分鐘後加自糖15 克,冷後飲用。

  〖主治〗中暑,頭痛眩暈、高血壓頭痛。

  方4

  〖組成〗鮮苦瓜、茶葉適量。

  〖用法〗苦瓜截斷去瓤,納入茶葉,再結合,懸通風處陰幹,水煎或開水沖泡,代茶飲,每次6~10 克。

  〖主治〗中暑發熱。

  方5

  〖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將大蒜去皮搗爛,和熱水灌之。

  方6

  〖組成〗食鹽15 克、生薑18 克。

  〖用法〗同炒,以水一碗煎服。

  方7

  〖組成〗生薑1 塊。

  〖用法〗急嚼生薑,冷水送下。

  〖主治〗中暑輕癥。

  方8

  〖組成〗生薑汁適量。

  〖用法〗灌服。

  〖主治〗中暑昏倒,不省人事。

  方9

  〖組成〗大蒜適量。

  〖用法〗搗爛取汁,急灌鼻孔,喉響,即蘇醒,再以涼蒜汁服。

  〖主治〗中暑昏倒。

  方10

  〖組成〗大蒜、鮮鵝不食草各適量。

  〖用法〗共搗爛取汁,滴鼻取嚏。

  〖主治〗中暑昏倒。

  方11

  〖組成〗生薑汁、韭菜汁各20 毫升,大蒜汁少許。

  〖用法〗灌服。

  〖主治〗中暑昏厥。

  方12

  〖組成〗大蒜、生薑各等量。

  〖用法〗共搗爛取汁,滴鼻取嚏。

  〖主治〗中暑昏倒。

  方13

  〖組成〗幹薑15 克、陳皮10 克,甘草6 克。

  〖用法〗水煎去渣,徐徐灌服。

  〖主治〗中暑昏倒。

  方14

  〖組成〗大蒜100 克、路邊熱土。

  〖用法〗共研爛,加入涼水拌勻,過濾去渣灌於患者。

  〖主治〗中暑昏倒。

  方15

  〖組成〗蔥1 根。

  〖用法〗生蔥嚼爛,和津咽下。

  〖主治〗中暑熱渴欲死,道中倉粹無水可飲。


護理

中暑應該如何護理?

  如何預防中暑:

  為瞭避免中暑,要盡量減少高溫時的戶外活動,更要避免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活動和行走,尤其長時間暴露在烈日下。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的患者以及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應盡量減少在高溫環境中的停留時間。

  1,夏天要穿寬松、透氣性能良好的衣服,同時攜帶必要的遮陽工具,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一旦感到不適就要及時休息。同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睡眠,適當午睡一個半小時左右。

  2,要做好防曬工作,戴太陽鏡、遮陽帽或使用遮陽傘,穿透氣性好的棉質或真絲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長時間騎車最好穿長袖襯衫,或使用披肩,戴遮陽帽。進行長時間戶外運動時,要準備好防暑藥品,如藿香正氣、十滴水、仁丹等。

  3,中午至下午2時陽光最強時,盡量不要呆在戶外。空調溫度不要開得過低,室內外溫差太大也會導致中暑。

  4,用人單位應根據生產特點和具體條件,適當調整作息制度,增加休息和減輕勞動強度,保證安全生產。對患有不適合高溫、高濕作業疾病的員工,用人單位應暫時將其調離高溫、高濕作業崗位,暫不能調動崗位的,應在高溫、高濕天氣對其加強預防中暑保護措施。高溫天氣情況下,單位尤其要加大對女職工的保護力度,不得安排懷孕的女職工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露天作業及溫度在33℃以上的工作場所作業。

  嬰幼兒的避暑方法(嬰幼兒預防中暑的方法):

  1.勿使寶寶在大太陽之下曝曬。沒冷氣的密閉車內也很危險。

  2.維持四周環境通風,並保持溫度的適宜。

  3.小寶寶勿包裹太緊。

  4.註意水分的給予。有生病發燒或腹瀉的情況,要特別註意給水,勿使身體水分喪失過多而導致脫水。

  中暑以後該如何急救:

  一, 戶外中暑簡單急救: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時要作的是:

  首先要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太陽穴)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註鹽水。

  對於重癥中暑者除瞭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若遠離醫院,應將病人脫離高溫環境,用濕床單或濕衣服包裹病人並給強力風扇,以增加蒸發散熱.在等待轉運期間,可將病人浸泡於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卻,也是一種好辦法。若病人出現發抖,應減緩冷卻過程,因為發抖可增加核心體溫(警告:應每10分鐘測1次體溫,不允許體溫降至38.3℃,以免繼續降溫而導致低體溫)。

  二,野外中暑緊急處理:

  高溫影響下,體內熱積蓄過多或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出現紊亂,致生命活動受到危害的一種急癥。人體能維持體溫37℃左右,是由於體內各器官、組織的新陳代謝和運動時所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皮膚表面、呼吸和出汗等途徑所散失的熱量,在體溫中樞的調節下達到平衡。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且濕度過大時,蒸發散熱受阻,大量熱積蓄,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引起中暑。野外作業者、過度疲勞者、久病者、老年人以及產婦等均屬易中暑者。輕度中暑時表現為精神恍惚、疲乏無力、頭昏、心慌、大汗、惡心、體溫超過37.5℃等癥狀。有這些癥狀的人,如及時離開高溫環境,一般休息3~4小時後可以恢復。中暑者頭痛、發高燒、嘔吐或昏倒,有時會造成死亡,因此野外活動者不可不註意防范及急救,最好戴上遮陽帽,並防止曝露在陽光下太久。

  萬一有中暑現象,應該趕快急救,以免虛脫而斃。

  首先,將病者移到陰涼的地方,松開或脫掉他的衣服,讓他舒適地躺著,用東西將頭及肩部墊高。

  次以冷濕的毛巾覆在他的頭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將海綿浸漬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來擦拭身體,盡量扇涼以降低他的體溫到正常溫度。

  最後測量他的體溫,或觀察患者的脈搏率,若在每分鐘110以下,則表示體溫仍可忍受,若達到110以上,應停止使用降溫的各種方法,觀察約10分鐘後,若體溫繼續上升,再重新給予降溫。

  恢復知覺後,供給鹽水喝,但不能給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適程度,供應覆蓋物。

  三,兒童中暑的急救:

  暑熱傷害的癥狀包括:寶寶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幹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測量體溫時可高達攝氏39度以上。緊急處理方法如下:

  1.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2.每隔十到十五分鐘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者勿給。

  3.將寶寶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電扇及冷氣降低環境溫度。全身可以溫涼的濕毛巾擦拭(以自來水潤濕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進涼水(非冷水)浴盆裡,使其體溫(肛溫)能降到攝氏39度即可,勿使體溫劇降成過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塊,因為過冷的冰水會使皮膚血管極度收縮,皮膚血流阻斷使無法繼續排熱。暑熱害者勿給予一般之退燒藥劑,因其退燒作用的機轉(降低溫度中樞的設定)反而對身體不利。

  4.立即送醫治療。


治療

中暑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1、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0點至16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塗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2、別等口渴瞭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瞭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缺水瞭。最理想的是根據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3、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於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註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4、謹防情緒中暑

  相關數據表明,在正常人群中,約有16%的人在夏天會發生“情緒中暑”。

  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使人變得心煩氣躁、情緒低落、食欲不振、思維紊亂、行為異常等。“情緒中暑”的表現有:特別粗心,如打翻熱水瓶等引起燙傷意外;上班提不起精神,容易激動或情緒低落,不能靜心思考;肝火也隨著氣溫往上躥,常因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釀成禍端……

  醫師提醒,“情緒中暑”可能衍生灼傷、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等意外。因此,在炎炎夏天,市民除瞭要做好防高溫中暑的準備,還要註意調節心理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日常生活應勞逸結合,清淡飲食,多飲水以調節體溫,多吃清火的瓜果蔬菜等,給心情也降降溫。

  急救措施:

  一、一般急救

  搬移:迅速將患者抬到通風陰涼的地方,使其平臥並解開衣扣,松開或脫去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降溫,患者頭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進行全身擦浴然後用扇或電扇吹風,加速散熱,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體溫,當體溫降至,以下時 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強降溫措施補水,患者仍有意識時,可給一些清涼飲料,在補充水分時可加入少量鹽或小蘇打水但千萬不可急於補充大量水分。

  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覺,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蘇醒中暑急救措施轉送,對於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盡可能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

  轉送:對於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盡可能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轉送。對於重癥中暑病人,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搬運病人時應用擔架運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時運送途中盡可能用冰袋敷於病人額頭、枕後、胸口、肘窩及大腿根部積極進行物理降溫。

  二、兒童中暑急救方法(優因培註)

  暑熱傷害的癥狀包括:寶寶起先是膚色看似紅潤,但觸摸感覺幹燥溫熱,煩躁不安及哭鬧,呼吸及脈搏加速,接著會顯得倦怠、昏眩、抽搐、或進入昏迷狀態,測量體溫時可高達攝氏39度以上。緊急處理方法如下:

  1、維持呼吸道的通暢。

  2、每隔十到十五分鐘給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涼飲料,但有嘔吐者勿給。

  3、將寶寶移到陰涼處,除去衣物,以電扇及冷氣降低環境溫度。全身可以溫涼的濕毛巾擦拭(以自來水潤濕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進涼水(非冷水)浴盆裡,使其體溫(肛溫)能降到攝氏39度即可,勿使體溫劇降成過低。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塊,因為過冷的冰水會使皮膚血管極度收縮,皮膚血流阻斷使無法繼續排熱。暑熱害者勿給予一般之退燒藥劑,因其退燒作用的機轉(降低溫度中樞的設定)反而對身體不利。

  4、立即送醫治療。

保健品查詢中暑中醫治療方法

  【辨證治療】

  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根據中暑不同病程的病理變化及其證候表現進行辨證論治。對痰蒙心竅癥見高熱神昏、喉中痰鳴有聲、舌絳而苔膩者,予菖蒲鬱金湯送服安宮牛黃丸半粒,日2次;對熱甚動風癥見高熱神昏、躁擾發狂、四肢抽搐、舌質絳紅者,予羚角鉤藤湯;對熱盛動血癥見高熱神昏、皮下瘀斑或吐血、尿血、便血者,予犀角地黃湯送服安宮牛黃丸;對伴多汗、低血壓、循環障礙者,加用生脈註射液靜滴,益氣斂神,生脈固脫;輔助使用醒腦靜、清開靈等,行清熱、解毒、鎮靜、解痙、開竅之功。

  (一)輕癥

  主證:頭痛頭暈,汗多,皮膚灼熱,氣粗,舌燥,口幹煩渴,脈浮大而數。

  治法:取督脈、手厥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泄熱祛暑。

  處方:大椎、內關、曲池、委中。

  方義:大椎瀉全身之熱;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熱;曲池清熱要穴;內關清熱泄三焦火。

  (二)重癥

  主證:先頭痛,煩渴,呼吸喘息,繼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脈沉而無力。

  治法:取督脈經穴為主。針刺用瀉法,以開竅、泄熱、祛暑。

  處方:水溝、百會、十宣、曲澤、委中。

  方義:神志昏迷,取水溝、百會以開竅醒神;曲澤為心包經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熱;十宣放血以開竅蘇厥。

  (三)其他療法:刮痧療法:適用於中暑輕證,用光滑平整的湯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兩側,頸部,胸肋間隙,肩臂,胸窩及膕窩等處,刮至皮膚出現紫紅色為度。

中藥材查詢中暑西醫治療方法

  高熱、昏迷患者,入院即予酒精擦浴、冰敷等積極物理降溫,配合氯丙嗪、異丙嗪藥物降溫。根據病情給予糖皮質激素、納絡酮、制酸劑(甲氰咪呱、奧美拉唑等)、止血劑(止血敏、立止血等)、能量合劑、腦細胞營養劑(如ATP、輔酶A、細胞色素C、胞二磷膽堿)等藥物;並予減輕腦水腫,補充水電解質,改善微循環,糾正休克,預防感染及對癥處理;中流量吸氧、留置胃管、導尿管,加強護理。

  熱痙攣和熱衰竭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或靜臥。口服涼鹽水、清涼含鹽飲料。有周圍循環衰竭者應靜脈補給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鉀。一般患者經治療後30分鐘到數小時內即可恢復。熱射病患者預後嚴重,死亡率達5%~30%,故應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一)物理降溫:為瞭使患者高溫迅速降低,可將患者浸浴在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和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在物理降溫過程中必須隨時觀察和記錄肛溫,待肛溫降至38、5℃時,應即停止降溫,將患者轉移到室溫在25℃以下的環境中繼續密切觀察。如體溫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涼水擦浴、淋浴,或在頭部、腋窩、腹股溝處放置冰袋,並用電扇吹風,加速散熱,防止體溫回升。老年、體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發生肌肉抖動,反而增加產熱和加重心臟負擔,可應用其他物理降溫方法。

  (二)藥物降溫:氯丙嗪的藥理作用有調節體溫中樞功能、擴張血管、松弛肌肉和降低氧消耗,是協助物理降溫的常用藥物。劑量25~50mg加入500ml補液中靜脈滴註1~2小時。用藥過程中要觀察血壓,血壓下降時應減慢滴速或停藥,低血壓時應肌內註射重酒石酸間羥胺(阿拉明)、鹽酸去氧腎上腺素(新福林)或其他α受體興奮劑。

  (三)對癥治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並給予吸氧。補液滴註速度不宜過快,用量適宜,以避免加重心臟負擔,促發心力衰竭。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中毒。休克用升壓藥,心力衰竭用快速效應的洋地黃制劑。疑有腦水腫患者應給甘露醇脫水,有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可進行血液透析。發生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時應用肝素,需要時加用抗纖維蛋白溶解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在熱射病患者的應用尚有不同看法,一般認為腎上腺皮質激素對高溫引起機體的應激和組織反應以及防治腦水腫、肺水腫均有一定的效果,但劑量不宜過大,用藥時間不宜過長,以避免發生繼發感染。

  中暑患者需要細心的護理,特別是熱射病昏迷患者極容易發生肺部感染和褥瘡。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和多種維生素B和C,促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中暑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中暑應該做哪些檢查?

  1、血常規、尿常規、糞常規。

  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及無機元素檢測。

  3、心血管檢查。

  4、CT檢查。

  5、血液氣體及酸堿平衡指標的檢測。


鑑別

中暑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1、老年性肺炎常與中暑並存:其臨床表現是多種多樣的,甚至缺乏呼吸遭癥狀,如咳嗽、咯痰等,更缺乏典型的肺炎體征。發熱,體溫多在39℃以下,個別可無發熱面僅表現為多汗。周圍血象,白細胞正常或升高,分類以中性增多為明顯。易合並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 休克,心律失常及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2、腦出血常與中暑並存:本病起病急驟,表現有頭痛、嘔吐、進行性言語不清和昏迷,鼾聲大作,小便失禁,可有抽搐。丘腦出血累及丘腦下部、橋腦出血者表現為高熱、昏迷,頭顱CT可明確診斷。

  3、血糖升高:老年人糖耐量減低,50歲以上糖尿病發病率明顯升高,5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40%左右,且患者缺乏自覺癥狀,尿糖常為陰性。中暑會使病情加重,使隱性糖尿病者發病,重癥中暑的應激狀態亦可使血糖升高,但一般不超過15~20mmol/L。

  4、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非酮癥高滲性昏迷 本病的誘發因素中以感染占首位,發熱即成為主要癥狀之一,感染以肺部感染為多見。中暑亦是誘發因素之一。常以昏迷、失水、休克而就診。非酮癥高滲性昏迷多數見於老年人,半數無糖尿病史。實驗室檢查能明確診斷。

  5、遲發性脾破裂:周國臉色蒼白,面容痛苦,並非一般中暑、低血糖癥狀,臟內有混合性團塊、血腫,腹腔內大量積血。

  6、與熱射病特別需要鑒別的疾病有腦炎、有機磷農藥中毒、中毒性肺炎、菌痢、瘧疾。

  7、熱衰竭應與消化道出血或宮外孕、低血糖等鑒別。

  8、熱痙攣伴腹痛應與各種急腹癥鑒別。


並發症

中暑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一)腦水腫:意識障礙、昏迷常是老年人中暑就診時的主要癥狀之一,重癥中暑對腦的病理改變為充血、水腫和出血(融合的、彌散的或為瘀點)。腦水腫在意識清或意識障礙淺的情況下,常見於神經系統疾病,如顱腦外傷,顱內感染(腦炎,腦膜炎等),腦血管疾病,顱內占位性疾病(如腫瘤),癲癇發作;以及全身性疾病如中毒性痢疾、重型肺炎。臨床表現為顱內高壓征。頭痛,常進行性加重,後期頭痛劇烈,嘔吐多與頭痛伴發,可呈噴射狀,嘔吐後頭痛可暫減輕;視乳頭水腫,眼底靜脈瘀血、搏動消失,視網膜水腫、滲出、出血等變化。另外復視、緩脈、血壓增高和意識障礙。生命體征的變化為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如煩燥、嗜睡、甚至昏迷。昏迷愈深,預後愈差;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循環障礙,休克、心功能衰竭。持續高熱,各種降溫措施無效,為中樞性高熱。表明中樞神經系統嚴重損害。

  (二)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又稱“心肌衰竭”,是指心臟當時不能搏出同靜脈回流及身體組織代謝所需相稱的血液供應。往往由各種疾病引起心肌收縮能力減弱,從而使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不足以滿足機體的需要,並由此產生一系列癥狀和體征。

  (三)急性腎功能衰竭:重癥中暑的腎臟損害,病理改變為腎臟充血伴有囊下、腎盂、腎間質的出血。臨床表現尿量少,尿常規中有蛋白、透明管型和顆粒性管型,膿細胞和紅細胞。

  (四)呼吸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導致嚴重呼吸功能障礙引起動脈血氧分壓(PaO2)降低,伴或不伴有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增高而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亂的臨床綜合征。

  (五)中暑患者休克的發生與腦水腫、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及低血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相關。相反,休克亦加重各臟器功能的損傷及衰竭。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中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