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頭痛,多見於年輕女性,約2/3的患者有傢庭遺傳背景;10%患者發作前有明顯的視覺感覺異常、輕癱失語等先兆癥狀;疼痛部位多在一側,呈周期性發作,每次發作時性質相似,伴有汗出、眩暈心慌、面色蒼白或潮紅,甚則腹痛腹瀉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血管收縮劑麥角胺使用後效果顯著,大部分患者經歷數年數十年至絕經期後,癥狀逐漸減輕或消失。
二、叢集性頭痛,多見於中年男性,發作前無先兆癥狀,突發於夜間或睡眠時,疼痛劇烈呈密集性發作,而迅速達到高峰,從一側眼部周圍或單側面部開始,而快速擴展甚則波及同側肩頸部,呈跳痛或燒灼樣痛,站立可減輕,伴同側眼面潮紅、流淚、鼻塞流涕等疼痛,持續數10分鐘至2小時,無明顯神經系統陽性體征,必要時作組胺試驗可協助診斷。
三、鼻竇炎疼痛,常位於前額及鼻根部,晨起加重伴鼻塞流膿涕等;部分患者因繼發性肌肉收縮而出現頸部疼痛和後頭痛,檢查鼻腔可見有膿性分泌物病變,鼻竇部位壓痛明顯。
四、神經癥頭痛,是其常見的臨床表現,部位遊走而不固定,一般表現為頭部緊束感、重壓感、麻痛、脹痛、刺痛等程度與情緒波動、勞累失眠等密切相關通常病程較長,病情起伏較大,常伴有心悸、肌肉顫動、多汗、面紅、四肢麻木發涼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
顱內壓增高頭痛同時伴劇烈嘔吐;小腦腫瘤、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常可伴眩暈;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或顱內感染伴發熱;顱內腫瘤可伴癲癇發作、精神癥狀和視力障礙;腦疝者可能發生意識障礙;腦膜炎或蛛網膜下隙出血常伴腦膜刺激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