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單純皰疹腦炎是由單純皰疹病毒侵及腦實質及腦膜所致,單純皰疹病毒分為Ⅰ、Ⅱ兩型,而Ⅰ型是成人和老年人患者的病原體。大多數病例由Ⅰ型單純皰疹病毒所致。
單純皰疹病毒是嗜神經的DNA病毒,四周包以立體對稱的蛋白質衣殼,外圍再包以類脂質的囊膜,病毒直徑約150~200mn,在電鏡下呈長方形。近90%的HSE是由HSV-I型引起,隻有6%~15%系由HSV-II型引起。HSV-I經呼吸道或唾液接觸傳染,常無臨床癥狀或僅表現為口炎、咽喉炎或呼吸道疾病,成人的抗體檢出率高達90%。
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病原因是由於人體正氣內虛,溫熱疫邪和濕熱疫邪乘虛侵襲。
(二)發病機制
成人常先有皮膚,黏膜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並潛伏於三叉神經半月節或脊神經節內,有時反復出現唇周圍或性器官部位單純皰疹,當各種原因致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在非特異性刺激的誘發下,潛伏的病毒被激活,復制增殖,沿神經軸突入腦,發生單純皰疹病毒腦炎。病變廣泛侵及兩側大腦半球,常以顳葉、額葉最重。僅25%病例是由原發感染所造成,病毒經嗅球和嗅束首先感染額葉眶部,而後再播散累及顳葉。
病理改變主要是腦組織水腫、軟化、出血性壞死。鏡下見腦膜和血管周圍有大量淋巴細胞形成袖套狀,小膠質細胞增生,神經細胞廣泛變性和壞死。神經細胞和膠質細胞核內可有嗜酸f生包涵體,包涵體內含有皰疹病毒的顆粒和抗原。腦實質出血性壞死和細胞核內包涵體是本病最具特征的病理改變。
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發病(40歲以上多見) 多急性起病, 潛伏期2~21 d(平均6d)
癥狀:本病臨床癥狀變化很大,輕者可僅表現為輕度腦膜炎的癥狀,本病病程長短不一,可持續數日到數月不等。
前驅癥狀:上呼吸道感染、發熱 、全身不適、頭痛、肌痛、腹痛和腹瀉等。可有口唇皰疹。
神經癥狀:頭痛、記憶喪失、嗅覺確失、失語、輕偏癱、雙眼同向偏斜、不自主運動。,有的呈去大腦強直或去皮質狀態。共濟失調、震顫、舞蹈樣動作、肌陣攣;1/3病人出現全身性 部分性癲癇發作;
眼底檢查可見視乳頭水腫;頸項強直,腦膜刺激征陽性;瞼下垂、瞳孔大小不等。
輕度意識障礙:嗜睡、昏迷。重癥者腦實質廣泛壞死和腦水腫引起顱內壓增高, 腦疝形成而死亡。
精神癥狀:有的首發為精神錯亂,人格改變,反應遲鈍,註意力渙散,言語減少、不連貫、答非所問,煩躁不安,甚至有錯覺、幻覺、妄想及怪異行為,亦可出現譫妄。部分患者可因精神行為異常為首發或唯一癥狀
早期診斷
一般臨床呈腦炎表現,腦電圖及CT、MRI提示雙側顳葉受累,並能排除其他腦部疾病,可考慮本病,若有口唇皰疹史則診斷依據更充分。確診則需做病毒學檢查:雙份腦脊液單純皰疹病毒抗體或血清補體結合抗體滴定增加4倍以上;腦組織活檢觀察神經細胞核內包涵體,或在電鏡下觀察病毒顆粒。
平時多鍛煉,提高抗病能力,預防感冒與腸道感染,及時有效地治療。
要註意滅蚊蟲,保持生活環境衛生,註意飲食衛生,空調房要經常開窗通風。
避免直接接觸單純皰疹感染部位,醫務人員應戴手套,對有密切接觸者應予以隔離。
保健品查詢老年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中醫治療方法辨證施治:
1.濕熱
方劑:王氏連樸飲(《溫病條辨》)加減。
黃連6g,厚樸10g,石菖蒲10g,法半夏10g,蒲公英20g,金銀花20g,大青葉30g,竹茹10g,茵陳15g。
方劑:菖蒲鬱金湯(《溫病全書》)加減。
石菖蒲10g,鬱金10g,梔子10g,連翹10g,竹葉10g,大青葉30g,蒲公英30g,遠志10g,竹茹10g,玉樞丹3g。
2.風動
方劑:羚角鉤藤湯(《通俗傷寒論》)加減。
羚羊角5g,鉤藤15g,丹皮10g,僵蠶10g,生地黃30g,板藍根30g,大青葉30g,紫雪散3g,全蠍5g,白芍15g,龍膽草12g。
方劑: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加減。
龜甲15g,鱉甲10g,生牡蠣30g,白芍15g,麥冬l0g,地龍l0g,鉤藤15g,忍冬藤15g,全蠍5g。
3.恢復期
方劑:滌痰湯(《濟生方》)加減。
石菖蒲10g,僵蠶10g,竹茹10g,法半夏10g,茯苓15g,忍冬藤15g,絲瓜絡10g,全蠍5g,鬱金10g,遠志10g,紅花l0g。
板藍根中的嘌呤、嘧啶及吲哚類成分可能有幹擾病毒DNA合成作用。
恢復期可以理療、按摩、針炙等幫助肢體功能恢復。
中藥材查詢老年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1.支持療法 :重癥及昏迷患者,應加強護理,註意口腔衛生,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治褥瘡、肺炎及泌尿系感染,註意維持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對營養狀況不良者給予靜脈營養劑或白蛋白。
2.抗病毒治療:降低其死亡率和並發癥發生率。
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是治療單純皰疹腦炎的首選藥,10mg/kg,溶於100ml溶液內1-2h內靜滴,每8h一次,10天為一療程。對有免疫抑制的患者應連續用21天以防其復發。
丙氧鳥苷:每5mg/kg,每12小時1次。需連用10—14天,靜脈滴註給藥。
剛昔洛韋:用量是每天5~10 mg/kg,療程10~14天,靜脈滴註。主要副作用是腎功能損害和骨髓抑制,停藥後可恢復。
3.對癥治療:退熱、降低顱內壓、控制癲癇發作。
氫化可的松100-500mg/d,靜脈滴註、地塞米松10-20mg/d,靜脈滴註、20%甘露醇靜滴都可降低顱壓及減輕腦水腫。
4.應用幹擾素、轉移因子及免疫球蛋白,以增強免疫力。其治療療效尚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二)預後
死亡率仍為20%~28%。凡出現深昏迷、顱內高壓嚴重、抗病毒治療過晚者,往往預後較差。幸存者的半數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癥,如記憶力減退或失憶、語言障礙、精神異常、勞動力喪失,隻有60%的殘存者其生活質量能恢復到病前的水平。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老年人單純皰疹病毒性腦炎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1.腦電圖:在彌漫性異常的背景上出現一側或兩側顳葉或額葉為主的局灶性θ波和/或δ波;或表現為高度彌漫的高幅θ和δ波,伴陣發性額發放,偶有同步節律或三相波的出現。
2.CT掃描:可表現一側或雙側顳葉低密度灶。增強CT掃描可見顳葉、島葉表面線狀強化。
3.MRI:可較早的顯示病變部位,可作為HSE首選的檢查方法。提示上述部位為主的長T1及長T2信號。其顯示的炎性改變較CT早3天左右。增強掃描後可有腦膜和腦回的強化。但也有部分患者顱腦MRI檢查無異常表現。
4.腰穿腦脊液檢查:壓力常增高。白細胞數及蛋白質增加,以淋巴細胞為主,部分患者腦脊液中可出現大量紅細胞,腦脊液黃變,反映腦實質有出血、壞死。建議在頭顱CT或MRI檢查後再行腰穿。
5.病毒學檢查:
檢測HSV特異性IgM、IgG抗體,病程中有2次或2次以上抗體滴度呈4倍以上增加有確診意義,神經癥狀出現後30天內該抗體可持續存在。
單份腦脊液上述抗體滴度>1:80;單份血清/腦脊液抗體滴度≤40,血清中和抗體或補體結合抗體滴度漸增加到4倍以上。
6.腦組織活檢 :分離出HSV。光鏡下可見特征性出血性壞死病變。電鏡下可見壞死區及鄰近神經元及少突膠質細胞核內的嗜酸性包涵體及細胞內病毒顆粒。
1.其他病毒性腦炎
乙型腦炎病情重,進展快,常以突發高熱而起病,迅速出現意識障礙、驚厥、抽搐等腦實質損害表現;而且發病集中在夏秋季多蚊季節,患者未接種乙腦疫苗,均可幫助診斷。
化膿性腦膜腦炎:以伴有嚴重的全身感染中毒癥狀為特點,外周血白細胞明顯增高,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細菌塗片或培養陽性。
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病理特點為播散性分佈的腦和脊髓的脫髓鞘性變,及分佈於小靜脈周圍的炎癥細胞浸潤。臨床表現隨病變部位和嚴重程度而異,可有高熱、頭痛、嘔吐、抽搐、精神錯亂、昏迷、腦膜刺激征及局灶性損害體征等;腦脊液檢測蛋白及細胞數量增多。
感染中毒性腦病:常在急性細菌感染的早期或極期,多見於敗血癥、肺炎、細菌性痢疾、傷寒、白喉、百日咳等。罹患者以2~10歲兒童為主,系因機體對感染毒素產生過敏反應,導致腦充血水腫所致;臨床表現為高熱、頭痛、嘔吐、譫妄、驚厥、昏迷、腦膜刺激征等;腦脊液壓力增高,蛋白質可輕度增高,細胞一般不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原發疾病好轉後,腦癥狀則隨之逐步消失,一般無後遺癥。
帶狀皰疹病毒腦炎:本病臨床少見,臨床表現意識模糊,共濟失調,局灶性腦損害的癥狀和體征。病變程度相對較輕,預後良好。由於患者多有胸腰部帶狀皰疹的病史,頭顱CT無明顯出血壞死的表現,血清及腦脊液檢出該病毒抗原、抗體和核酸,可資鑒別。
腸道病毒腦炎:臨床表現發熱、意識障礙、平衡失調、反復癲癇發作以及肢體癱瘓等。病程初期的胃腸道癥狀、腦脊液中的病毒分離或PCR檢查陽性可幫助診斷。
巨細胞病毒性腦炎:本病臨床少見,臨床呈亞急性或慢性病程,表現意識模糊、記憶力減退、情感障礙、頭痛和局灶性腦損害的癥狀和體征。約25%的患者MRI可有彌漫性或局灶性的腦白質異常。因患者有AIDS或免疫抑制的病史,體液檢查找到典型的巨細胞,PCR檢查腦脊液該病毒陽性而易於鑒別。
2. 需與腦部疾病鑒別:
腦梗死 :一側大腦中動脈或前動脈閉塞可產生顳、額、頂交界區的病變,臨床表現為對側肢體癱瘓、癲癇、頭痛,影像學上可見該區域的軟化。腦梗死沒有全身中毒的癥狀及腦脊液的炎性改變,且發病短期內達到高峰。
大腦半球腫瘤:頭痛、惡心、嘔吐、視乳頭水腫及視力減退。精神癥狀多表現為反應遲鈍,生活懶散,近記憶力減退,甚至喪失,嚴重時喪失自知力及判斷力,亦可表現為脾氣暴躁,易激動或欣快。癲癇發作,癲癇發作前常有幻想,眩暈等先兆。
腦膿腫:多數病人有近期感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發作史,伴發腦膜炎者可有畏寒,發熱、頭痛、嘔吐,意識障礙(嗜睡,譫妄或昏迷)、腦膜刺激征等。
並發腦水腫、昏迷等。重癥者可因腦實質廣泛壞死和腦水腫並發顱內高壓, 腦疝而死亡。
眼部可並發乳頭水腫、瞼下垂、瞳孔大小不等影響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