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病原因
1.引起老年人空腹低血糖的常見原因有 ①胰島B細胞瘤(胰島素瘤);②胰島外腫瘤;③外源性胰島素、口服降糖藥;④嚴重肝病;⑤乙醇性;⑥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等。
2.引起老年人餐後低血糖的常見原因有 ①胃大部切除後(滋養性低血糖);②乙醇性;③2型糖尿病早期;④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等。
(二)發病機制
大腦及神經細胞內無糖原貯存,且不能利用循環中的遊離脂肪酸,所以其能量供應完全依賴血循環中的葡萄糖,正常情況下血糖濃度波動在一個狹小范圍內,清晨空腹血糖3.3~5.0mmol/L(60~90mg/dl),混合飲食餐後血糖6.7~7.2mmol/L(120~130mg/dl),葡萄糖負荷後血糖不超過8.9mmol/L(160mg/dl)。空腹血糖主要來自肝糖輸出(肝糖原分解和糖異生)。餐後血糖主要來自腸道吸收。胰島素分泌增加或葡萄糖吸收減少,血糖低於正常下限時,低血糖興奮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腎上腺素、皮質醇、生長激素和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以代償性提高血糖水平。如低血糖持續存在,涉及腦細胞功能受損,嚴重而持續時間長者,可發展成不可逆性損害,昏迷,直至死亡。
低血糖的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空腹狀態下胰島素不適當分泌增多、高胰島素血癥 如胰島B細胞瘤自主分泌胰島素且不被低血糖所抑制;磺脲類藥物服量過度,刺激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以及外源性胰島素過量應用。
2.餐後胰島B細胞反應性分泌胰島素過量 如胃大部切除後進食富含單糖的流質飲食時,葡萄糖吸收太快,致餐後早期(2~3h)發生低血糖反應;2型糖尿病早期,特別是伴有肥胖者,B細胞反應延遲,胰島素分泌峰落後於血糖高峰,發生餐後晚期(4~5h)低血糖反應。
3.胰島素樣活性物質增多 如胰島外腫瘤細胞分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
4.胰島素拮抗物質減少致胰島素敏感性增加 如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5.肝糖輸出減少 如肝炎、肝硬化、肝淤血和肝癌等致肝細胞廣泛破壞,肝糖原貯存減少,糖異生減少;空腹飲酒(特別是肝病患者)時乙醇氧化成醋酸後,NADH/NAD+比值增加,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糖異生減少,致低血糖。
低血糖的臨床表現、癥狀輕重與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個體差異有很大關系。低血糖首先興奮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然後損害腦功能。老年人對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反應性低下或缺如,容易發生不同程度的腦細胞功能損害。
1.交感神經和腎上腺髓質興奮 表現為饑餓、心慌、軟弱、顫抖、出汗、皮膚蒼白,心動過速和血壓升高。這些反應具有“報警”作用。
2.腦功能障礙 腦功能受損發生的部位先後順序為皮質、皮質下中樞(基底節、下丘腦)、腦幹(中腦、延髓)。首先出現註意力不集中、疲勞感、頭痛、易激動、思維遲鈍、精神錯亂,然後可出現痛覺過敏、陣攣和舞蹈樣動作,瞳孔散大、癲癇樣大發作,最後進入昏迷階段:各種反射消失,瞳孔縮小,肌張力低下,呼吸減弱,血壓下降。如低血糖被及時糾正,則可依次序逆返恢復。
診斷:
1.確定低血糖 根據Whipple三聯征確定:
(1)有低血糖的臨床表現。
(2)發作時血糖低於2.8mmoL/L(50mg/dl),或在短時間內較發作前有明顯降低。
(3)供糖後癥狀很快緩解。其中第2條必不可少。
2.低血糖病因診斷
(1)胰島B細胞瘤:①癥狀:空腹低血糖反復發作,輕度肥胖。②血糖:發作時血糖低於2.8mmol/L(50mg/dl)。如疑有胰島細胞瘤而空腹血糖降低不明顯時可作饑餓試驗,即禁食12~18h後約2/3患者血糖低於3.3mmol/L(60mg/dl),禁食24~36h後幾乎100%出現低血糖反應,且胰島素不降低。如禁食72h後血糖大於3.3mmol/L且無低血糖反應則可排除胰島素瘤。③胰島素釋放指數=空腹血胰島素濃度(μU/ml)/空腹血糖濃度(mg/dl),正常值小於0.3,胰島素瘤患者大於0.4,常大於1.0。④胰島素釋放指數修正指數=胰島素濃度(μU/ml)×100/[血糖濃度(mg/dl)-30],正常值小於50μU/mg,大於85μU/mg則提示本病。⑤影像學檢查:胰腺B超、CT和選擇性腸系膜上動脈腹腔動脈造影。⑥剖腹探查:胰島素瘤多位於胰腺內,異位者極少。84%為良性腺瘤,直徑0.5~5cm,83%為單發,13%為多發。瘤體多為灰色或紫紅色,血供豐富,質軟,瘤體切除後血糖於30min內明顯上升。其他病理類型少見,如B細胞增生和B細胞癌,後者可發生肝門淋巴結和肝內轉移。
(2)胰島外腫瘤 主要見於起源於上皮組織的腫瘤,如肝癌、胰腺癌、腎上腺癌、支氣管肺癌、消化道類癌等。其次是起源於間質組織的腫瘤,如纖維肉瘤、神經肉瘤、橫紋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白血病和多發性骨髓瘤等,經有關影像學及專科檢查可確診。
(3)其他 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的診斷見有關章節。此外胃大部切除史、飲酒史、註射胰島素及口服磺脲類降糖藥史有助於相應低血糖的診斷。2型糖尿病早期低血糖反應可通過延長時間的口服糖耐量試驗(OGTT)診斷。
尋找致低血糖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同時消除致病因素能減輕和防止低血糖的發作。
對老年人用降糖藥劑量需謹慎 對長效磺酰脲類,尤其是格列本脲在應用時更應慎重。低血糖早期癥狀不明顯,當一旦發生,癥狀很嚴重,應立即靜脈輸註葡萄糖,至少密切觀察72小時,並不斷監測血糖濃度。及時調整治療。
保健品查詢老年人低血糖癥中醫治療方法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老年人低血糖癥西醫治療方法(一)治療
包括控制低血糖癥狀和病因治療兩方面。
1.緩解低血糖癥狀 輕者口服糖水或糖果即可緩解,重者需靜脈註50%的葡萄糖40~80ml。嚴重者需持續靜滴5%~10%葡萄糖數天,必要時可加氫化可的松100~200mg/d,靜滴,或胰升糖素1~2mg,肌註。
2.病因治療 胰島素瘤經手術切除可根治。如不能完全切除,可試用二氮嗪(氯苯甲噻二嗪) 100~200mg,2~3次/d,此外也可試用奧曲肽(octreotide)、苯妥英鈉、普萘洛爾和鈣離子通道阻滯藥等,B細胞癌可試用鏈脲佐菌素,每次20~30mg/kg,每周2次,總劑量8~12g,此藥肝腎毒性大,僅作為術後輔助化療;胰島外腫瘤則治療原發病;嚴重肝病則治療肝病為主;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補充糖皮質激素;胃大部切除者應少吃多餐,進食消化較慢的糖類、蛋白質和脂肪混合餐,避免含糖流質;乙醇性低血糖患者應避免空腹飲酒過多,尤其是肝病患者不宜飲酒;早期糖尿病反應性低血糖患者應控制飲食,禁食單糖類食品,主食應富含纖維類,必要時加用磺脲類藥物,使胰島素釋放峰值提前。
(二)預後
低血糖經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老年人低血糖癥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