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醫學百科 按字母 按身體部位 按科室

鼻孢子蟲病介紹

  鼻孢子蟲病(Rhinosporidiosis)是由希伯鼻孢子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及鼻黏膜的良性、慢性肉芽腫性感染。本病好發於熱帶及亞熱帶,80%以上的病例發生於印度和斯裡蘭卡,其他是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國內,1979年李新章首報。多因接觸受本菌污染的水或土壤而引起。兒童及青年多見,男多於女,鼻部最常發病,約占所有患者的72%。初為乳頭狀,表面皺縮如疣,漸增大,基底有蒂或呈瘤狀,瘤內有黏液狀物積聚,如黏液囊腫。結合塗片找到巨大的孢子囊,診斷不難。三價或五價銻化合物、氨苯砜以及外用2%牙石催吐劑(tartar emetic)可用於本病治療。


原因

  (一)發病原因

  希伯鼻孢子菌系統分類屬於chromista的絲壺菌門。至今尚未培養成功。存在於湖水、池塘和土壤中。部分動物如馬和牛是本菌的儲存宿主,可傳染至人。

  (二)發病機制

  多因接觸受本菌污染的水或土壤而引起。部分動物如馬和牛是本菌的儲存宿主,可傳染至人。鼻部最常發病,約占所有患者的72%。初為乳頭狀,表面皺縮如疣,漸增大,基底有蒂或呈瘤狀,瘤內有黏液狀物積聚,如黏液囊腫。當發生在耳道時,有如耳部息肉;當發生在陰莖、肛門和陰道時,有如尖銳濕疣;發生於直腸時,有如腸息肉。當內生孢子脫離孢子囊進入組織,可引起周圍組織中性粒細胞浸潤,並有組織壞死而形成膿腫。亦可見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在空的孢子囊周圍有巨細胞和血管豐富的肉芽腫及瘢痕。


症狀

鼻孢子蟲病早期癥狀有哪些?

  本病可見於各年齡組,兒童及青年多見,男多於女,鼻部最常發病,約占所有患者的72%。初為乳頭狀,表面皺縮如疣,漸增大,基底有蒂或呈瘤狀,瘤內有黏液狀物積聚,如黏液囊腫。當發生在耳道時,有如耳部息肉;當發生在陰莖、肛門和陰道時,有如尖銳濕疣;發生於直腸時,有如腸息肉。可通過血源播散至腎血管、尿液、腹水和內臟,但非常罕見。

  根據其特征的臨床表現,結合塗片找到巨大的孢子囊,診斷不難。


飲食保健

鼻孢子蟲病吃什麼好?

  註意個人衛生及飲食衛生,增強機體免疫力,可減少感染的機會。


護理

鼻孢子蟲病應該如何護理?

  希伯鼻孢子菌系統分類屬於chromista的絲壺菌門至今尚未培養成功。存在於湖水池塘和土壤中部分動物如馬和牛是本菌的儲存宿主可傳染至人。


治療

鼻孢子蟲病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1.避免進入流行區是預防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2.在流行區多禽糞處勞動或通過本菌生物劑污染區,以及研究本菌的實驗室人員,在工作時均應戴上口罩或防毒面具,以防吸入鼻孢子。

  3.研制疫苗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保健品查詢鼻孢子蟲病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鼻孢子蟲病西醫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早期小損害可全部切除,較大者亦可廣泛切除並加以電灼。奎寧、銻鹽和鉍鹽、碘酊、噴他脒(戊雙脒)、灰黃黴素、兩性黴素B、局部皮質類固醇激素、局部和系統抗生素和放療對本病無效。三價或五價銻化合物、氨苯砜以及外用2%牙石催吐劑(tartar emetic)可用於本病治療。

  預後:可通過血源播散至腎血管、尿液、腹水和內臟,但非常罕見。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鼻孢子蟲病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檢查

鼻孢子蟲病應該做哪些檢查?

  組織病理:取息肉樣物活檢,其表面灰白斑點為大的孢子囊,其上可覆有表皮,HE染色可見這種直徑達300µm的孢子囊中充滿著無數內生孢子,有時見破裂或不成熟的各階段孢子囊,當內生孢子脫離孢子囊進入組織,可引起周圍組織中性粒細胞浸潤,並有組織壞死而形成膿腫。亦可見漿細胞和淋巴細胞浸潤,在空的孢子囊周圍有巨細胞和血管豐富的肉芽腫及瘢痕。


鑑別

鼻孢子蟲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應與纖維血管瘤、鼻硬結病、鱗狀乳頭瘤、急性感染性息肉、肉芽腫性疾病、結核及尖銳濕疣相鑒別。病原菌亦應與粗球孢子菌區別,後者較小,成熟的內孢子亦較小,隻2~5µm大小,且培養可鑒定。


並發症

鼻孢子蟲病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可通過血源播散至腎血管、尿液、腹水和內臟,但非常罕見。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鼻孢子蟲病

×

🔝